南河之水红又红——英山县南河镇红色革命历史拾忆


湖北省英山县是鄂东门户,位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东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太湖县交界;南与本省蕲春县、浠水县接壤;西与本省罗田县相邻,北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霍山县毗连。英山为鄂皖交通要道,自古是兵家必争要地。

英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红十一军、红一军、红十五军、红四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灯8支红军队伍曾先后转战英山大地,“血染红土三尺深”。英山人民英勇不屈,舍身求仁,在这块土地上播下革命的种子和燃起红色圣火。

南河镇是英山县南大门,是大地坪古文化遗迹所在地,是大别山地区的鱼米之乡,境内百年段氏府是红色的革命摇篮。南河镇与浠水、蕲春毗邻,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大别山物资进出的要道。南河自古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南宋年间,南河瓦寺前人段朝立在外为官,上书皇帝成立英山县,后出任首任知县。自此,英山翻开历史序幕。

南河,是英山这块红色土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南河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鄂豫皖革命史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在革命战争年代,南河群众积极参与革命,坚强不屈,顽强斗争,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追求真理、赴汤蹈火,为解放英山、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南河人参与革命斗争时间追溯较远。南河更新村秀才塆王孰闻早年东渡日本东京士官学校学习,后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

1917年10月25日,王孰闻被孙中山任命为西柏利亚调查专员,远赴俄国考察,为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后回国从事革命。1926年,他回到家乡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从此,革命的火种在英山大地点燃!1931年,在鄂豫皖“肃反”中,王孰闻被害于大畈河。

1930年6月18日,英山县(红山县)第四区苏维埃政府在瓦寺前段氏府成立,下辖8个苏维埃乡政权,其中瓦寺前是第七乡。1931年建立过保卫局。1931年9月,红四军在鸡鸣河会以后,政委曾中生移驻段氏府。

1940年5月,重建的红二十八军来到南河,在瓦寺前一带留下一支便衣队,队长田月光。便衣队由最初的十多人后来发展到三十多人,他们主要以瓦寺前为中心,活动于英山、罗田、霍山、金寨等边境,白天隐蔽在山林,夜间走村串户,联系群众,除暴安良,获得当地群众的热情支持。

1940年8月,张体学率领鄂东独立团东进鄂皖边,在浠水找到英蕲太任桐山冲区委书记兼任便衣队指导员的鲁教瑞,并通过鲁教瑞在英山南河黄泥塘找到詹绪辉,以及隐蔽在四安寨烧炭的方庆珊、吴绪朋等。同时,成立中共蕲(春)太(湖)英(山)浠(水)边县工作委员会,并建立四安寨区委。方盛才任区委书记兼便衣队指导员,方庆珊任区长兼便衣队队长。9月开始,在仙人台一带打游击,辗转两个月,为打通和新四军皖西部队的联系创造了条件。

1945年冬,中原战区司令员李先念在蕲英仙人台一带,带领部队休整并开展敌后斗争。在四安寨黄泥塘,曾留下李先念新让新房夜睡灶下的故事。

1946年9月19日,张体学率独立二旅3000多人,从英山向罗田开进,遭遇落令河敌十三旅埋伏,牺牲200人,20日张体学折回南河段氏府修整。

1947年9月,刘邓大军12万人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9月6日经过南河,9月7日第一次解放英山县城。11月,刘邓大军司令部经南河至县城,由皖西向鄂东运动,为鄂东革命掀开了新的一页。1947年3月,詹绪辉被杀害于安徽省霍山县青布沟。

在革命战争年代,南河段氏府、瓦寺前、四安寨等作为鄂东党政军工作中心所在地,一次次完成历史任务,为红色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1931年—1947年,红十五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以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多次在南河段氏府等地宿营和成立临时战斗指挥部。段氏府成为受伤战士的临时医院,成为战士的临时学校,成为部队的临时指挥所,为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1947年11月14日,刘邓大军路过南河,刘佰承在付坊村沈永前家宿营。第二天清晨,刘佰承散步路遇一位孤寡老人挑水,他立马上前为老人家挑水,至今在当地口口相传。刘佰承夫人汪荣华率部在段氏府驻扎三个月,建立军民鱼水情。1995年10月25日,刘伯承夫人汪荣华再回段氏府,追寻曾经的革命岁月,为段氏府题辞(已遗失)留念。

同时,南河境内一批仁人志士为革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从1924年黄埔军校诞生以来,英山前后记录有315人参加黄埔军校学习,其中尤以南河瓦寺前庙后湾一带青年为多。这批青年后来大部分成为革命志士,很多为国捐躯、为革命牺牲。其中,二份垸王和甫曾任红四军十二师团参谋长,界牌石王躬耕曾任红四区赤卫队队长;梅家湾梅筱山曾任红山中心县苏维埃政府宣传委员和文化委员会主任;麻元墩黄泥塘詹绪辉曾任蕲春、浠水、英山、罗田四县边县委员会军民联合办事处主任兼民运部长,同时兼任过三角山便衣队队长、四安寨便衣队指导员,领导便衣队坚持在仙人台、车门冲、四安寨、桐山冲一带进行革命活动。

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南河从来都是英山乃至大别山区的主战场和战地指挥所。为什么作为大别山一隅的南河会成为英山红色革命的摇篮和热土?这是因为,南河与蕲春、浠水一衣带水、依山相傍,具有辐射周边的枢纽位置,与英山县城亦近亦远,动静皆宜,且与安徽等地相隔不远。这是因为,境内仙人台、四安寨地势险峻、山高路陡,便于隐蔽和斗争。这是因为,南河群众热情高涨、积极抗战,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境内以王、段两姓的大家族子弟在王孰闻、詹绪辉等的影响下,爱国爱党情怀浓厚。这是因为,南河是英山的南大门,革命思潮最早从这里涌进,革命的春风拂醒了南河群众的灵魂。这是因为,南河人民自古敢为人先,具有果敢、朴毅、桀骜的个性。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先烈遗志,南河镇政府在县民政局大力支持下,于2018年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在境内瓦寺前村新建南河镇烈士墓园。该陵园将原散葬在各村的部分烈士集中迁葬在此,现已安葬烈士70名,以此纪念南河流域两百多位有名烈士和无数无名烈士。每年清明时节,镇机关和镇直部门干部职工,南河镇中小学生自发到南河镇烈士陵园扫墓,祭奠革命先烈;无数群众亦自发或集体组织扫墓活动,以告慰先烈灵魂。

新时代新发展,英勇的南河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奋勇前进,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家家户户奋力奔小康。

(文/毕朝晖)


(作者:毕朝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