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堤五里埂

自6月中旬入梅以来,我县持续阴雨天气,多轮强降雨席卷全县各乡镇村,大雨、暴雨等预警等级由蓝色、黄色、橙色上升到红色,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近期各级各部门工作的重点。

听闻各级领导班子深入汛情一线检查指导,得知党员干部坚守在一线排查抢险,获悉一处处险情被紧急果断处理,目前水库、河堤、道路、房屋等一切安全,我心里不由得升腾起满满的幸福感。这种幸福的画面,竟也能从记忆深处逐一打捞出来。

小时候下暴雨,噼里啪啦无间隙地打在老平房的黑色泥瓦上,再顺延着屋檐哗啦啦集拢到家门的小院,立马形成一淌浑浊的小水塘,全家人迅速灌满沙袋,堵住大门以防屋内灌水。暴雨还时常伴有闪电、大风,我们只得在家长的庇护下躲在门檐下等比较结实的位置,到了晚上,家长还会招呼,不能熟睡,随时做好垮屋外逃的准备。

很多个暴雨中不敢深睡的夜晚,隐约听到父亲带一队党员去码沙袋、护河堤、防倒灌的召集布置声。

“斗笠、蓑衣都穿戴好冒?铁锹、沙袋都备齐冒?上堤后左右的人员要相互照顾,注意自身安全。”嘈杂的声音由远至近,又由近远去。

汛情就是指令,父亲在村干部岗位上工作30多年,守护河堤不被冲击,河田庄稼不被淹没,村民房屋不被冲垮,是他最紧要最上心的任务,他们用一场场的硬仗向党组织上交一份份满意的答卷,这处河堤,叫五里埂。

五里埂位于杨柳湾镇苞茅街村境内,上头起始暂祭河,下头连接垭口石,因长度约计5里,故而以五里埂命名。这处河堤的功能,一方面是作用于生态屏障,守护河道以及河畔村民安全;一方面是交通通行。

在90年代末,318国道未修建之前,五里埂是东河沿线居民通行的必经之路,上能抵达桃花冲,下能到达县城关。路面宽平直,一边是河水潺潺杨柳依依,一边是一望无际的平整畈田。于是,五里埂成为东河道路的一种标记,东河人记忆深处的美景。

父亲及他们的一代人,为守护五里埂付出了心血,才有了今日我们值得回味的幸福场景。每每思及,内心深处便会荡漾出浓浓的甜蜜。

童年时每天放学后,我和伙伴喜欢上五里埂骑车玩,一辆二八男式自行车,前边横梁坐一个,后边货架坐一个,中间一个用力快蹬,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咯咯的笑声传得老远。

五里埂上头暂祭河边栽有十几棵板栗树,果子不大,但那是儿时的美味。时不时约几个伙伴,扛根竹竿,去偷几个板栗球,躲藏在河边苞茅丛里,用石头锤开,栗米收齐,集中均分,一人选一个,依次一轮轮,我心中甚是欢喜。

那时有看禁员(今日称护林员)负责照看河堤。河堤上的树木资源,归集体所有,为整畈河田涵养水源,不允许私自猎及和破坏。护林员每天在五里埂上来回往返,手提一面铜锣,边走边敲,口里喊着:“不得乱砍乱伐,不得下河放牛。”

那些年,放牛是我们的课后主业。河堤上的青草又肥又多,我们经常偷偷将牛赶到河里,让它饱餐一顿。在茂密的树林里,护林员如果不下河,沿路也看不到牛。

于是安顿好牛,我们沿着畈里边的河沟,下水捉鱼,清淩淩的溪水,能看见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只需简易的工具,就能捕捉到新鲜的美味,一举两得。

有一次,护林员问,你们的牛呢?小伙伴都摇头,不作答。意思我们没放牛。他看着我,说,你家牛缠在树上了,快去解开。

我一听,着急往河里跑。

“说了不能放牛,还放,我要你家交罚款。”后来才知道,那是护林员的一种策略。我的老实,真是与生俱来的了。

五里埂绿色资源丰富,一棵棵高大的柳树不规则的布满河道,枝叶繁茂傲然挺立,相连伴生的还有樟树,杨树等。在我家田头边,有一株合欢树。绿油油的叶子,搭配一树红殷殷的花,是那种粉红,桃红,梦幻的色彩。花朵一簇簇,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随风一舞,竟又如轻盈的仙子,这花的美,正契合了它的名。

在很多个农忙时节,我帮家里收稻谷收小麦,累红着脸,席地而坐。一眼可以看见英山尖,那座经年沉默的高山,在童年得我眼里,对未来没有期许,只是觉得生活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安然继续着吧。

长大些后,骑车上杨柳中学,舅舅给了我一辆漂亮轻巧的26式自行车,它伴随了我的中学时代。每周从五里埂回家,归家的急切和喜悦,让我们如同出笼的小鸟。又每周,带足一星期的米和咸菜返回学校,年复一年。

行在五里埂,便会有三两个同伴,一路交流作业题目,女孩子还聊点小心事,比如哪个男生篮球打得好,哪个钢笔字漂亮。有一次意外的,不太清晰的听一男生说,“喜欢你”。感觉脸都红透了,红过那合欢花吧。

岁月渐进,如今家乡有了巨大的变化,五里埂的通行功能逐步被318国道替换,武英高速横跨境内,方便快捷地串联起我县与外县的交通往来。多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力解决了农田排水灌溉和通畅问题;县委县政府大力招商引资,一批批工业建设项目落地生根;柑桔果园、优质茶园、苗木种植等生态产业发展正在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主要路径。村容美,村貌优,村民富的良好态势日益显现。

都说家乡是一个人灵魂最深处的记忆,是一个人心底最柔软的一方田土,是一个人脑海中最初的温暖。那家乡所凝结的,是无论我们身处何地,仍会日益渐深的乡愁。

回首望,那些年为守护五里埂及一方平安的人们,烙印在我们心灵深处,填充记忆的多姿多彩,也将时刻激励我们。

这种幸福与守护,还需一代代人秉持初心,用担当和实干传递下去。

(作者:伍曼   编辑:万疆)

(作者:伍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