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村的砣儿石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天堂村有一杜姓老人,梦见安徽太湖北面,住着一户人家,一妇人带着一个幼儿,家境一贫如洗,住的是茅草棚,穿的衣衫褴褛,盖的是稻草蓑衣,吃的是无油无盐的树根野菜。但这位妇人虽然穷,有一样东西她不丢掉,就是坚持送孩子上学读书。她相信,穷是可以改变的 ,孩子读书将来出人头地,这是一条最好的路,耽误不得。

为了儿子读书,她省吃俭用,长年在外做佣人来维持生计,可是仍然交不起孩子读书费用,心里特别着急。

一天中午,一位年近七十多岁的长者路过妇人的家门口,汗流浃背,饥火中烧,便向妇人讨口饭充饥,讨口水解渴,这妇人虽然家穷,但非常贤惠,也热心助人为乐。见长者饥渴之状,二话没说就到厨房将自己中午充饥的一碗野菜汤递给老人,并对老人说:“因家贫,只有野菜汤一碗,如不嫌弃,你就喝了吧!”老人说:“我喝了你中午怎么办?”妇人说:“你过道至此,举目无亲,饥成如此之状,先解你燃眉之急,喝了好再赶路,我这再另想办法。”并且还送上一碗热水给老人。

这老人也不客气,喝了野菜汤和热水后,对妇人说:“我看你家境虽然贫寒,但人很贤惠,也勤奋,辛苦育子,更愿助人为乐,我想收你儿子作为我的书童,教他知识,不知你是否愿意?”妇人听说有人愿收儿子,教儿子读书学习,求之不得,急说:“我愿意”。老人说:“你既愿意,但还要看你的诚意如何,你必须按我说的去做,要背负儿子,千里跋涉,过九百九十九道山、九百九十九条河。到天堂寨脚下,有一条玉龙河,顺玉龙河直上,有一座大山叫斗龙山,从斗龙山脚入大黑沟,过团山恼,再从团山恼西边的岗直上,可通往天堂寨主峰,路上不管遇上什么情况都不可停留,在哪里停留将来就应验福贵多少,若能直上主峰,将来必是天子之命。”说完后,长者云袖一挥向北隐身不见了。

妇人见状,知是仙人指点,双膝下跪,对北三拜。为了儿子,刻不容缓,急忙在家准备东西送儿子上天堂寨。

第二天天还未亮,这妇人用一条裙带将儿子背在背上,把家里剩下的野菜和儿子读书要用的笔墨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篮子也是儿子经常睡觉的篮子,肩上背着儿子,手里提着篮子从太湖出发一路向北,艰辛地翻过了九百九十九道山、九百九十九条河,终于找到了天堂寨脚下的玉龙河和斗龙尖,顺玉龙河直上,从斗龙尖山脚进入大黑沟,过团山恼,正准备从团山恼两边山岗上天堂寨主峰时,骤降暴雨,狂风大作,天黑沉沉,而团山恼西边山岗,古树参天,阴森一片。山岗又陡峭无比,一不小心就会摔死,上山都要爬着上。

这妇人为了儿子的前程,不顾一切,硬着头皮跪地向山岗上爬去。这妇人刚好爬到西岗山顶,正准备向天堂寨主峰出发时,不想背着儿子的裙带断了被大风吹走,眼见儿子要从背上摔下,落下万丈深渊,妇人急忙丢下手中挂篮,双手抱住儿子,脚下一滑,山岗上的泥石顺着雨水倾泻,垮塌一边山。这垮塌之声,把杜氏老人惊醒,吓出一声冷汗,醒来发现刚才种种原来是南柯一梦。

此时外面的雨也停了,风也停了,天也亮了。第二天早上,老人将此事说给家人听,家人将信将疑。早饭过后,垸里有人到杜氏老人家说:“昨晚雨真大,好好的一支山脉被大水冲断,团山恼也是怪事,对面的山岗垮塌一边山,山顶怪石林立。这杜氏老人觉得事出蹊跷,昨晚的梦,今天就应验了,他急忙上团山恼西面山岗,从山岗南面看如刀削一般的山崖,一巨石状如龟头望天,摇摇欲坠,上到龟头,近前变成一半球状,伏地而卧,稳如泰山,两石相叠,似母背儿。旁有一大石,似摇篮龙床,仰天放,还有一石如笔峰毛尖,游龙走蛇,再从高处相看,像七星拱月,聚天地灵气,龟头石如斗柄,直指向南,东有引龙尖大山与之遥相呼应,西有天堂寨延伸山脉并排称雄如卧虎一般,背后吴家山山屏降挡风,暇暇英山东西二河汇入白莲,尽收眼底。

万壑山峰一览众山之小,放眼相望,直达太湖,烟波浩渺,心旷神怡,仰望蓝天,万物皆空,采天地之气,清放若水。这位杜氏老人,也算半个读书人,见此梦有应验,何不把这山岗重叠石取名叫“砣儿石“,回家后又见垸前杜家山岗,将此山取名为“罗裙带”,自此“天堂驼儿石”、“罗裙带”地名也就传开了。老人还寓言说:“太湖肯定要出状况若是驼儿石在山顶太湖定有宰相面世,驼儿石在天堂寨顶,太湖肯定要出主席”。果不其然,若干年后,嘉庆元年,太湖果然出了个新科状元赵文楷,并且赵氏一门被后人传为佳话。赵文楷家世如梦中所应,所以至今在天堂寨仍流传着驼儿石应验赵文楷做新科状元的传说。

(周得志口述  马万鹏 朱祥整理  图片:徐兴旺   编辑:方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