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悌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取名

金光悌,金家铺杨家河人,字兰畦,号南旗,清朝乾隆时代,得中恩科,二榜第三十四名进士,后做刑部尚书,民间流传着他的一些故事。

他出生这天,开了南天门,一道霞光照亮了天空,现出一面蓝旗。大家惊喜,认为是天上送下的,所以取名作“南旗”。

(二)排戏

他在私塾读书时,有次放学回家,用巴茅杆做一小排放在溪里,作大河里撑排游戏。有一夜,他梦见一位老人哀求说:“大人的东西请收回,小神实在劳累了,无法照看!”第二天,他路过小溪,见游戏做的小排虽经多次山洪冲撞,但安然无恙地漂浮。他忽想起头天晚上的梦,试将小排拿走了。当晚又梦见那老头前来感谢。

(三)现身

这年,主仆二人进京科试,误投了一个黑店。半夜,忽闻邻房“霹雳”一声怪响,仆人见屋中出来一个怪物,青面獠牙,披头散发,竟凶恶地嗅到他们的房间。仆人急切呼唤大人,那晓得大人不在,只有一位恶煞星君坐在床上,也是披头散发,形状比那怪还凶恶。那怪物来到床前,跪倒在地,瑟瑟发抖,不敢抬起头来,一会儿,徐徐退出房外,消声匿迹了。仆人惊悸醒来,什么都没看见,只见大人眠酣如故。第二天在赴京路中,仆人才惶恐地告诉大人昨夜发生的事情。大人笑而不答,并叫仆人不要告诉别人。后来人们传说金光悌是“披发祖师转世”的。

(四)主宰

金光悌做刑部尚书的时候。一天晚上,一个使女送茶到书房,刚近书房,见门外跪着许多人,头上戴着红蓝色的顶子,都是些官员模样。这时又望见大人在那里正凝神批阅公文,手执朱笔,点一下,在跪的人就有一个人头落地,点两下,就有两个人头落地……使女吓得魂不附体,禀告夫人,夫人低头不言。因为刑部尚书,是主宰朝中官员的生死大权,他在阅案时,笔下关系生死殊途。

《金光悌》剧照

(五)拜相

金光悌的儿子生得五官端正,人品出众。有一次皇帝的公主游玩花园,诏令百官回避。当公主游近金光悌官邸的时候,他的儿子想窥视一下公主的模样。窗纸隔住,他用舌尖舔开窗纸,公主望见了,回眸一笑。金公子一笑报之。因为宫人发现有人舔开窗纸,随即一个“袖箭”射来,却被公子轻轻接住了。第二天,皇上登殿,召集百官,特旨传金光悌上朝。金光悌已知道儿子和公主发生过的事情,以为有灭门大祸。在入朝前他先将儿子斩了,而后披挂上朝,口噙袍角,及见皇帝时服鸠身亡。因为官员朝服下边绣的孔雀翎一类的富贵图案,但有毒。所以高级官员到无可奈何时只有如此。其实金光悌被特旨召进朝,是公主回宫奏明父王,皇帝也愿意招金光悌的儿子为驸马,并托大臣从中议旨成亲。儿子为驸马,父亲当先晋爵拜相。我地至今还流传这样一句话:“金光悌拜相只差一级”。

《金光悌》剧照

(本篇由 闻洪主 搜集整理)

史说金光悌

说起金光悌,相信很多人都非常陌生。但若提起清朝大贪官和珅(1750-1799年),则无人不知,而主审和珅便是金光悌。

素有“清代包公”之誉的金光悌一生为官、治狱、断案充满传奇色彩,是清朝少有清正廉明的官员之一。金光悌一生功绩甚多,在清《二十四史》、《清史列传》等文献中均有记载。

金光悌(1747-1812年)清安徽英山金家铺镇人(今湖北)。字汝恭,号兰畦。曾祖父天爵、祖父绍伟、父序珽皆为进士,堪称书香门第。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中举,三十四年(1769年)会试取内阁中书,四十五年(1780年)会试进士,归中书班补宗人府主事,转刑部员外郎、郎中、历升光禄寺少卿、内阁侍读学士。嘉庆七年(1802年)授山东按察使,晋布政使。十年(1805年)召授刑部侍郎,数奉使赴山东、直隶、天津、热河勘狱,并得实以报。嘉庆帝曾有“金光悌决无犯赃事”予以褒奖。十一年(1806年)授江西巡抚。走马上任后不久,上疏言江西积案繁多,拟请以巡抚为首,成立一个总局,专门清理所有悬案,遭反对未果。但金光悌还是通过明查暗访,发现涉嫌贪腐案官员竟达50多位,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威胁,不为所动,最终“连劾五十余官”。更不可思议的是屡被弹劾却越被重用。十四年(1809年)擢刑部尚书。其主持刑部(清廷六部之一)达二十余年,“执法公平,不枉无辜,不纵有罪”,深得嘉庆帝的器重。期间主审佞臣和珅贪污案,和珅“托人深夜送金八千,意欲托情免罪,光悌严词拒绝”,终使和珅伏法。嘉庆十七年(1812年)十二月十二日积劳成疾死于任上,死时竟是“家綦贫而甚介”。嘉庆帝“深堪珍惜”,降旨“依尚书例赏给恤典”,葬安徽(今属湖北)英山县金家铺镇金家冲村凤翅垸。光悌死后,丁夫人“携幼子南归,僦居扬州门外,肖然如寒士”。

金光悌墓年代久远,于2009年重修。建有坟冢、墓碑、拜台、石阶、碑碣等。坟冢用青石块堆砌,墓碑上方雕刻着光悌公夫妇画像,四周筑汉白玉石栏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