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黄冈援建人的“故事”

2月28日下午3点钟,英山人王旭度过了14天的自我隔离期。他每天拿手机看好多遍宝宝的照片,现在终于可以见到家人了。记者问他现在最想干什么,他回复了三个字:抱儿子!

一波三折,急赴“小汤山”

王旭老家英山,妻子是黄梅县人,年前和妻子带着刚出生两个多月的宝宝,来黄梅过年。

2月3日,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内部群发出消息:火神山、雷神山急需驰援!作为公司一员,又是一名有着9年党龄的党员,王旭立即报名。他打电话父亲王长江,让他从英山组织几个老乡驰援武汉。

王长江找人的消息很快传开,英山县方家咀向龙湾村村民段海平给同村的段金林发了一个消息,说武汉火神山建设急缺工人。两人又约上同村的刘新红、段红心和一名老乡,他们联系上王长江,6个人商量一起驰援武汉。

2月3日上午,一行人到英山县防疫指挥部开好通行证,下午直接开车去武汉。当晚9点多钟抵达工地,他们吃完泡面就开始干活。

王旭与公司、黄梅当地村委会和交警部门多方协调,拿到了车辆通行证。2月3日傍晚,王旭出发没多久,车子出故障陷进一处泥潭。心急火燎的他赶紧在各大群发求助信息。次日,黄梅志愿者余安心联系他说愿同去“小汤山”。两人联系上一台车,办好手续,下午5点出发,9点多钟到达火神山医院,放下行李,连饭都没吃,迅速熟悉现场,了解施工任务,对接施工团队,这一通宵他们没合眼。

昼夜施工,墙边“靠着睡”

一行人来时匆匆,每人只带了一件工作服,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有时候一天到晚连轴转。王旭来火神山时在一家超市买了一双劳保鞋,穿了几天,脚底磨出了血泡,鞋子也报废了。

王旭负责管理工作,每天在施工区域挨个实地查看,为工人们解决图纸、工具、材料等问题,负责督促完成施工任务。工友们更辛苦,大家两班倒,一班接着一班干,工人们太累了,靠着一个墙角就睡着了。在火神山,几个人住的地方离工地有十几公里,大家每天休息时间4个多小时,每次一上车就睡着了。

为了保障工人的体力,现场有人不间断发放矿泉水、饮料、面包等食物,但大家顾不上喝一口水,咬紧牙关接着干。有一天凌晨3点多种,现场机器轰鸣,几名工人手拿胶枪靠着墙睡着了,竟全然不知。

义无反顾,拍张“全家福”

为了和死神抢时间,火神山医院边建设边收治病人。一墙之隔就是病房,里面住了很多病人。对病毒的恐惧人人都有,几位老乡还照了一张“全家福”,大家有个共同的心声:“我们一起来的,万一有人倒下,还有个念想。”工地上万余人密集工作,重症病人不断进入,一辆辆救护车从身边驶过,大家心里都悬着。可既然来了,就得与死神博弈。

王旭和战友们就像一个个陀螺,不知疲倦地旋转着。他们互相照应着对方,不让一个人倒下去。你们怕疫情传染吗?回想起这段经历,余安心和几名工友异口同声地说:“那个时候,只顾着忙,哪顾得上传染啊?”2月8日,忙完火神山的工程后,8名黄冈老乡又一起赶往雷神山,到雷神山时工程已接近尾期。

援建过程中,给8名黄冈老乡印象最深的是,解放军、军医们战斗在疫情第一线。他们冲锋在前,无惧无畏,鼓舞了大家继续战斗的力量和信心。

2月15日,王旭和战友们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坚持了11天,完成了手头的工程。几名战友同时给家里发了一个信息:“人平安,一切都好。” 2月28日,他们经过14天自我隔离后安全回家。

记者手记:

“做了很普通的事,没什么值得宣传。”“不会讲,做的事很平凡。”一个“普通”,一个“平凡”,让记者觉得他们是无愧于时代的英雄。

英雄之举,未必都是惊天动地。只要身怀爱国之心,随时皆有爱国之举;只要心系英雄之义,凡人小事都是英雄之为。英雄者,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赴汤蹈火;英雄者,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英雄者,无私忘我,无惧艰险,为人民利益和百姓安危而英勇奋斗……

这次疫情必将载入史册,他们是见证者,是参与者,体现了中国人的担当。等到疫情结束,很多记忆可能被遗忘,很多片段会被时间冲刷,但作为一名媒体人,此刻我作出一个坚定的选择——他们尽管讲不出“故事”,但我依然会把他们的亲身经历,讲给每一个人听。

(黄冈日报全媒记者 邹德祥)

(作者:邹德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