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享幸福 ——英山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幸亏搬出来了,前段时间汛期,雨水多,房屋如果被冲垮了,后果不堪设想。”8月6日,红山镇白铺村易迁户何佰能深有感触地说。

何佰能原住在白铺村偏远的山头,多年来饱尝看病就医难、小孩上学偏远、生活用水不便等困扰。2018年,何佰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在产业、就业、健康等扶贫政策的合力帮扶下,实现了增收脱贫。

易迁户何佰能只是全县广大易迁户中的一员,截止2019年10月底,全县累计完成易迁安置9234户14861人。

科学建设“放心房”

“党的政策好,才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在金家墩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易迁户袁修身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发自内心的感激。

袁修身夫妇是红山镇金家墩村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由于年龄偏大、身体等原因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原旧房因年久失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实地勘测后,尊重个人意愿将其搬迁到集中安置区生活。

“这个房子安全又防震,南北通透、冬暖夏凉,住的舒服。”住在金家墩集中安置点的五保户胡凤娇说。

为了保证安置住房质量,我县严把工程质量和安全“生命线”,由乡镇和村组干部、易迁户代表共同组成质量监督小组,全过程开展质量监督,确保广大易迁群众住上“安全房”“放心房”。

“我们每年通过不定期组织‘拉网式’地质灾害隐患和安置房质量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真正让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为放心工程。”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分类拓宽“增收路”

顺利完成搬迁后,县政府把工作重心迅速从“以搬为主”向“后续扶持”转变,推动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逐步能致富确保不返贫”的目标。

“在家门口工作,既能照顾家人又解决了生计问题,方便多了。”石头咀镇程璋河村易迁户刘泉说。

为解决易迁户后续增收问题,县政府出台系列激励政策,引导和扶持易迁户因地制宜自主发展产业。全县各村组建村级自强互助脱贫合作社。广大易迁户通过流转土地、在产业基地务工和合作社分红等形式实现稳定收入来源。

围绕县内外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易迁户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实现稳定就业。常态化举办专场招聘会、“点对点”劳务输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广泛拓宽就业门路,帮扶广大搬迁户实现就业增收。

“自从当上保洁员,我每个月都有了固定收入,靠自己的双手挣钱,生活过得很踏实。”金家铺镇易迁户王柘福对自己的工作格外珍惜。

同时,全县整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岗位需求,合理开发设置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户、易迁户,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摆脱贫困。

倾心打造“幸福院”

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安置房,一条条干净通畅的水泥路。在杨柳湾镇区集中安置区,老人们三五围坐一起下棋、打牌、锻炼,生活悠然自得。

“小区卫生室、超市、球场等便民设施应有尽有,管理人员值班巡查全覆盖,安全放心多了。”易迁户刘有德对社区环境赞不绝口。

为了确保搬迁户住得惯、能融入,县政府从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入手,各乡镇按照安置区规模,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集中安置区还配套了文化健身设备,具备条件的还配备了卫生室、公共食堂、商店等便民设施。

指着自家的菜园地,易迁户郑拥军说,平时在村当护路员,下班了可以去干活,种菜上班两不误。

社区治理是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保障。县政府对每个安置区根据人口规模配备了服务管理人员,负责易迁对象的管理服务。

“办事方便快捷,服务态度好。”对于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易迁户吴浩竖起了大拇指。满意的背后,是社区优化网格服务的不懈努力。我县将易地搬迁人群划分为若干个党建网格,村“两委”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负责为广大易迁户提供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社保接续、殡葬服务、社区融入等服务。同时,通过定期组织开展集中安置点环境卫生整治和评比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遇事有人管,就业就学有人帮,低保医保有人办,矛盾纠纷有人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成为了广大易迁户们舒心居住、安享生活的幸福院。

(通讯员:沈牧 来源:英山新闻宣传)


(作者: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