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四好农村路” 打开乡村幸福门

本报记者 万疆 实习记者 何骥

交通困难,一难变万难。公路畅通,一通变百通。

近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农村“最后一公里”交通瓶颈正在逐步打通,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铺平了道路,为加快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路顺气

“双畅”农村路顺应民心

9月30日,记者来到红山镇到金家墩村,一条新建的双向两车道水泥路平坦宽阔,依着山势跌宕起伏,两旁景色优美,农家院落镶嵌在翠绿的山野间,田园风光延伸在大山深处。

回忆起过去通村公路,红山镇金家墩村党支部书记段金魁说:“虽然我们村离城区很近,但是进城一条水泥路只有3.5米宽,会车要找地方,一过节就堵,还爱出交通事故。”

曾经的许家河、金家墩、张家畈连村公路走起来让人“心气不顺”,这条动不动让人“栽跟头”的道路牢牢困住三个村的发展,村里产业发展不起来,村民也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重修许家河、金家墩、张家畈连村公路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后,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去年7月正式开工,短短几个月,一期工程1.7公里长、5.5米宽的大路修好了。

“以前总是羡慕别的村路好,现在没想到自己也能走这么好的路了。”“去年正月堵了一个多小时,摩托都走不了,现在路通了,再也不用担心堵车了。”村民郑有英、邓秀全高兴地说。

段金魁介绍,道路畅通了,村民的心也畅通了。目前二期工程正式动工,对原有的道路硬化路进行拓宽,牵直,连接许河村、金家墩村、张畈村建设一条循环,将彻底改善三个村,一千多户农户出行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抓手,以推动“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为核心,以“补短提升、便捷通畅”为发展目标,不断提高我县农村公路发展质量、通畅水平和服务水平,

2010年至2015年,实施联村公路987.4公里,基本实现村级公路大循环;2016年至2018年,建成942.1公里的通20户以上自然塆(组)公路,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2018年县交运局精心编制完成了《英山县“四好农村路”发展规划(2018-2020年)》,启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大力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积极开展示范片区创,到2020年实现我县农村公路实现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的工作目标。

今年以来,全面启动了211公里的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项目;完善了草太线、张草线东段、四季花海大道等重点县乡道改造项目;启动建设了县道张长线、乡道梅沙线、红山大道、长安大桥等重点工程项目,目前正在顺利抓紧推进。今年,下达通20户以上自然塆(组)公路300公里,让农村公路建设由点向面、向纵深发展,打通了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护路养气

乡村旅游路滋养产业

9月18日,在杨柳湾镇腰磨畈村,村党支部书记郑安彬格外开心,他跟进两年的武汉老板终于答应过来投资新建民宿了,郑安彬告诉我这一切都源自一条公路的修建。

茶叶谷作为我县热门景区之一,每年自驾的游客非常多,景区只有一条3.5米的水泥路,路窄,弯多,坡陡,堵车就成了景区最大的问题。虽然修建了错车台,部分拼宽,但依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今年六月,茶叶谷循环路正式启动,该项目沿着河南畈村、宋榜村、新铺街村、烂柴河村、腰磨畈村、三门河村、金鸡岭村修建一条循环路,全长8.5公里,道路拓宽至5.5米,新建停车场和候车亭,并实施路域环境整治和安防、绿化工程。

这条连接茶园的乡村旅游路,不仅改善了茶叶谷景区公路通行条件,更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铺平了道路。

村里茶叶加工户胡知亮高兴的说,以前收茶叶的时候怕堵车,都是骑摩托一次装不了多少,既费时又费力,现在路通了可以开车去收了,而且做好的茶叶也可以批量去卖了,今年最少可以增收一万元。

郑安彬告诉我们以前村里想发展产业,来了很多老板,都说风景很好,路太差了,投资不划算,现在路还在修,已经有两个老板找上门了一个投资农家乐,一个投资名宿。

在我县,像腰磨畈村这样因为一条路而带动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例子不在少数。今年我县重点打造“四好农村路”建设新亮点,推进“交通+特色产业”扶贫新特色,将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四季花海”片区、“乌云山”片区、“神峰山庄”片区、“茶叶谷”片区、“天马寨”片区、“乐家山风景区”片区等扶贫、旅游、产业片区进行深度融合、共建共享,使农村因路而兴、产业因路而起、农民因路而富。

管路活气

路网对接唤醒乡村活力

俗话说,公路是“三分建、七分养”。随着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我县农村公路的工作重心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应由原来的以建设为主,转为建、养并重。

在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县交运局在创新管养机制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成立了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进一步理顺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管理体制,成立了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制定了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县、乡、村三级管养责任得到落实,农村公路养护不断加强,分级落实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工作经费,保障日常工作正常运转。

农村公路管护实行专群结合,即县道由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实行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规范化养护,乡道、村道实行专业养护+农户招标承包养护+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人员养护,每年投入200万元在全县310个行政村设立500个农村公路护路员公益岗位。并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年度考核内容,逐步建立起了农村公路日常巡查制度,定期对农村公路开展清扫路面、清理路肩,清理边沟、清除路障的“四清”行动,今年以来累计了完成县乡道日常性清扫2878公里,整修路肩3592公里,清理公路边沟715.6公里,路面灌缝4.2万米,修补路面坑槽15440平方米,路域环境持续改善。

“四好农村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县交运局全面加强农村客运配套设施建设,不断规范客运市场,发展农村客运集约化经营,通过“公车公营+公司化管理”“个体重组+公司化管理”“公交化+公司化管理”三种模式实现了行政村到乡镇、乡镇之间的客运网络无缝对接。全面落实了客运车辆补助扶持政策,确保了村村通客车“开得通、留得住、运营得好”。

由窄变宽、由通到畅、由线成网,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像一条条大动脉,唤醒乡村发展的活力,催生乡村的“蝶变”,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