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旅游看英山

春有绿茶飘香,夏有漂流避暑,秋有红叶漫山,冬有温泉康体,70%以上的森林植被,超过360天的优良空气,遍布全县的特色农业……这里,就是中国绿茶之乡、中国漂流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美丽田园--英山。

绿水青山就是宝贵财富

英山,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疆,宋为毕昇故里,今为中国绿茶之乡。全县版图面积1449平方公里,总人口40.68万人,是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贫困县,也是一个以绿茶、桑蚕等为特色农业的农业县,在国家总体功能区划定位中,是限制性开发区。

独特的资源禀赋,确定了我县以景区带乡村,以乡村活全域的旅游业发展方向。2014年,县政府成立了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2015年,又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主要领导亲自担纲,确立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以创建“湖北旅游强县”为抓手,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实现“升级一产,带动二产,繁荣三产,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目标。提出放大发展优势,建设全域旅游的样板县,统筹打造“英山印象”,推动形成“全县一个大景区,山乡处处皆旅游,一地一景各不同”的全域旅游格局。

图片摄影:许自强   

“当‘好空气’已经成为稀缺资源时,我们要充分挖掘它的价值,英山完全有底气打好空气牌。”县长田洪光说,“英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把游客请进来,把‘好空气’卖出去,英山的好山好水好空气造富百姓,发展旅游业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制订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和考核办法,召开全县旅游大会,明确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在旅游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各乡镇、各行政村相继成立了旅游发展的领导机构,制订具体工作目标、办法和措施。全县上下对乡村旅游发展有认识、有态度、有思路、有行动,形成了主要领导抓乡村旅游、主要工作抓乡村旅游、主要力量抓乡村旅游的工作格局,在全县范围内吹响发展旅游的“冲锋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年底,我县成为当年唯一个创建成功的湖北旅游强县!

“一区四带”盘活一方热土

县城温泉养生度假区、东河人文风情旅游带、西河乡村休闲旅游带、南河渔米水乡旅游带、北部生态休闲旅游带,通过精心打磨,现在我县已经逐渐形成“一区四带”旅游格局。

为鼓励乡镇和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我县采取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办法,2014年,整合全县涉农项目资金累计8000多万元,围绕重点旅游项目集中使用,形成合力。2015年,累计整合财政资金上亿元,大力推动了全县旅游基础设备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通过在乡镇办试点,建美丽乡村示范村,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在全县大力推行“路边、垸边、水边”必须“美化、绿化、洁化”;集中推行“改圈、改厨、改厕”,强力整治农村生活环境。

在“创建旅游强县”这一“指挥棒”的统筹下,改造升级旅游公路,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对沿线农房进行“穿衣戴帽”统一风格改造,以旅游元素推进小流域治理,打造公路沿线万亩油菜花海……如今,“西河十八湾”已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风景廊道,以乡村风光为底色,沿线分布着神峰山庄、大别山丽景风景区、大别山主峰景区、旅游名村乌云山村等景区景点。这条乡村观光度假旅游产品,真正实现了乡的特色、村的感觉、旅的便捷、游的舒适。

通过旅游业的带动,我县依托当地茶叶、山野菜、桑蚕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引进现代加工工艺,开发出“英山云雾茶”、“润禾大米”、“得青”牌有机蔬菜、“黑禧猪”、“梦丝家蚕丝被”、“大别山宝”等一大批特色旅游商品,畅销全国。依托旅游协会、电商协会等民间组织,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社区超市对接的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网络……英山的茶、桑、药几大主产业就这样在游客的全程参与下,完成了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华美蜕变。

道路通了,村庄美了,河道清了,产业活了,农产品好卖了,农民富裕了,社会矛盾少了,一个蓬勃向上、清新美丽、充满活力的英山,正在大别山区脱颖而出。

共奏乡村旅游“交响曲”

推进农旅融合、商旅融合、文旅融合、扶贫与旅游融合。我县摒弃传统粗放型农业,大力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投资8000万元的神峰山庄主打“千里挺进大别山——生态循环农业四天三夜体验游”,实现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推出“黑禧猪”“眼镜山鸡”“竹筷子油面”相关产品300余种,实现农特产品销售

图片摄影:程抱中  

 过亿元,吸纳当地400多农民就业,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脱贫致富。投资2.5亿的丽景山庄已建成果蔬、茶叶、水稻、油菜等各类观光园6处,达5000余亩,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湖北润禾农业为龙头,发展现代原生态立体循环农业,开展“插秧节”、“相亲青纱帐”等田园特色休闲娱乐游。全县已打造3条乡村旅游示范带,推出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成高效农业观光园,生态产业园,采摘体验园18个,建成绿色生态产业基地45万亩。将农特产品包装成旅游商品,全力打造“大别山宝”特色品牌,共开发各类旅游商品近300余种。创建旅游电商产业园,注册乡村旅游电商企业50余家,网店450多个,实现旅游商品在线销售过亿元。为乡村旅游挖掘文化记忆,编印《英山民间故事选》和《英山民歌集》,推出《西河十八湾》等民歌、《活字毕升》等黄梅戏;建设神峰、丽景乡村大舞台,打造“四季英山”精品舞台剧,丰富乡村旅游文娱体验。旅游业是我县五大扶贫产业之一,精心组织实施旅游产业精准扶贫“5331”工程,2015年,全县50家旅游产业市场主体,帮扶3000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链,实现了户均年增收1万元的目标。

如今全县乡村旅游风生水起、魅力四射,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齐头并进,特色基地与乡村旅游相得益彰,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同频共振。2015年,全县旅游人数380万人次,创综合收入2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72元,其中乡村旅游贡献率达60%,旅游产业成为支撑该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五大产业之一。

图片摄影:石峰

营销宣传精准化、产品化;景区打造精品化、内涵化;行业监管规范化、常态化;旅游业态特色化、多样化;旅游氛围全民化、全域化;旅游管理智能化、自主化。我县在推进“全域旅游”实践中,以“全域旅游、全民参与、全业融合”为发展思路,坚持把宣传营销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助推器。积极融入“灵秀湖北”和黄冈旅游整体宣传,持续在央视推广“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旅游品牌,拍摄微电影《英山恋》,展示我县山水如画的乡村风貌。举办茶文化旅游节、溯溪帐篷节、中国·黄冈挺进大别山漂流赛等节庆活动,升腾了旅游气场。以评选“十佳美厨娘”、“十佳乡村旅游讲解员”、“十大特色美食”、“十大特色旅游商品”为载体,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促进了乡村土特产品的大畅销。在最大客源市场武汉地铁、公交车、商圈电梯等投放旅游广告,叫响我县乡村旅游的“最强音”。

一幅全域旅游的画卷正在英山大地满卷铺开。

(作者:舒智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