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我县在全市率先实现“四类人员”全部清零。
密切接触者是如何一一排查出来?这就是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及时、全面、准备找出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请流调组迅速开展流调工作”。2月15日,武汉人段某在县人民医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接到命令后,驻守在县人民医院的流调工作人员迅速赶到感染科病房,与段某“面对面”进行调查。
“你是不是从疫区回来的,什么时候回来的,你什么时候发病的,你发病后去过哪些地方,又和哪些人接触过?”带着这样的一连串问题,一一询问段某。
对确诊患者的活动轨迹和接触人员进行梳理后,流调员又马不停蹄的去一一核实。“你和段某一起吃过饭吗?”“段某前两天是不是到你家来过?”面对一些对集中隔离心存恐惧的密切接触者,他们可能刻意隐瞒与确诊病例有过接触,流调工作人员不得不反复求证。
“我们要找出患者发病前三天或者更早接触的人,确定为密切接触者。我们必须与病毒较量、与时间赛跑,就要像警察断案一样,在最短时间内拨开迷雾、寻找真相。”县疾控中心副主任余林生介绍说。
2月11日,李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其弟媳也于2月1日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但是李某始终拒绝承认曾与弟媳有过接触。“疫情发生后,我一直待在家里,都没出过门。” 寻找李某发病的传染源一时陷入了僵局。
必须要找出传染源!县防控指挥部抽调县纪委、公安局、卫健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中心抽调了22名精干力量,与县疾控中心流调队整合,成立流调工作专班,借助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精准锁定密切接触者。
2月18日,通过大数据平台等技侦手段,证实李某和其弟媳活动轨迹有重合部分。流调员再次来到医院,面对面的向李某讲清利害,耐心细致地做其思想工作。李某和弟媳才承认在发病前夕一家人曾在一起聚餐。最终,通过排查确定了李某及其弟媳密切接触者14人。
通过获取确诊、疑似患者口述的密切接触者信息后,流调员既要通过实地进行排查、逐个筛选、一一核实,也要借助技术手段印证,不能漏掉每一个细节、每一点信息。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判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完善流调报告,流调员穿上防护服干起来就是八九个小时,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体力。
29岁的周科宇是方家咀乡卫生院的一名医生,被抽调负责重点病人及特殊病例的流调工作。连续一个多月以来,他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长达16个小时。妻子2月22日临产入院,23日女儿出生。尽管与妻子、女儿一楼之隔,他几次路过都没上楼去看一眼。偶尔一家三口通过视频见面。他总是一遍遍告诉妻子,“等疫情结束了,我就回来陪你和宝宝。”“你别担心我,你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我和宝宝等你平安回家!”夫妻二人相互关心、相互鼓励。
像周科宇一样的流调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是妻子、母亲,是丈夫、父亲,也是儿子、女儿,他们用坚守和行动诠释着健康“守门员”的使命和担当,为全县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