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庆见闻:小城新变化

我不喜欢过节。

我生活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城里——英山。因从小在城区长大,记忆中的小城就是三四条不宽的小街,街道旁依偎着陈旧的楼房,十分逼仄。曾有人玩笑说道,在这里逛街,不累,全城逛遍也不过一个小时而已。

英山有40多万人,常住人口有20多万。平日里,小城里、街道边三三两两的人群,热闹但不吵闹,生活倒也十分惬意。但一到节假日,我就有点发怵。在外游子纷纷回乡,乡镇村民进城赶集……静谧的小山城突然“沸腾”了,摩托车、小汽车将街道塞的满满当当不说,喇叭声此起彼伏,人行道上的人群用比肩接憧形容毫不夸张,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杂乱无章的停放的车子,随处摆摊的小摊贩。小城一下子超过了负荷量,人满为患。每当这个时候,我都选择“宅”在家里,要不就逃离去到乡下。

今年十一长假,恰逢国庆、中秋“两节”相遇,热闹更是必不可少的。早早的,我就计划好了,宅在家里,哪里都不去。可耐不住家人一再地劝说“过节嘛,不就是要感受一下热闹人多的气氛,也不远,上街转转。”

带着孩子和家人一起出了门。

家门口是去英山的商圈——时代广场的必经之路。一出门就是车水马龙,来回车辆缓慢行驶。向十字街方向出发,门头店招上红旗飘扬,商家店铺客盈满满,街道上人流如织……突然地,我的意识恍惚一下:“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可总感觉哪里不对。

哪里不对?节日气氛吧!“今年的节日气氛是不是好淡喏,不‘热闹’。”我跟随行的老公说道。

“你说‘热闹’是吵闹吧,你不觉得今年街上特别的井然有序么,不杂乱了,让你产生没有节日气氛的错觉。”老公说。

一语点醒梦中人。再看小山城,逼仄的街道上,在交警的指挥下,车辆有序的来来回回,虽然有些缓慢,但秩序井然,行人按照红绿灯指示,规矩通行。人行道旁,汽车、摩托车按照早已划好的停车线,统一停放整齐划一;人行道上,再也没有烧烤小摊,烤得满街乌烟瘴气……

这几年,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卫生环境、门头店招、出店经营、拆违治乱、乱停乱放……一年一个重点,扎实推进。

在县直幼儿园处,门口的违章建筑已经拆除,瞬间宽敞不少;实验小学的后面的背街小巷正在整修;飞达广场对面,改造后的停车场投入使用;汉正街,那条无论晴天雨天总给人阴暗潮湿的坑洼小路不见了,成了一条干净整洁水泥路;红绿灯街口,人流量最大,地上少见垃圾;老电影院已被拆除新建停车场,虽还未完工,但为缓解节日停车压力,暂时对外开放了,“除此之外,为了方便市民,县直各部门院子也打开大门,让市民免费停车。”老公说。

一河引领、两岸繁荣,漫步小城东河一河两岸步游道,游人如织,垂柳成荫。东河,贯穿着整个城区,曾经生活用水和工业污水全都排放入河,气味刺鼻,河滩上被市民“征用”种上了各式蔬菜,经过综合治理后,改变了往日难看的颜色和刺鼻的气味,成为市民每天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毕昇广场上,绿植和红亭交相辉映,节奏铿锵的音乐伴着市民优雅的广场舞步,垂髫小儿相互追逐、打闹,笑容洋溢在脸上,乐在心间。

城还是那个小城,城也不再是那个小城,一点、一滴,我们的小城一天天在细微中发生变化,渐渐地,小城有了城市的模样。如今这里,如同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一样,充满希望。

作者:张奥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