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

突如其来的疫情,义无反顾的出征。

ICU,收治的都是命悬一线的患者;ICU,是抢救生命、“起死回生”的火线。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除夕夜,刘颖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出机舱的图片,附上这句歌词。她随上海医疗队驰援湖北,成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一名ICU医务人员。

大年初三,冷雨扑面。清晨六点起床,刘颖从酒店赶往金银潭医院。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防护口罩,来到病房。一名患者似乎知道她是来自上海的支援医生,连声道谢,并告诫离他远点,怕传染给她。她特别感激,心想:此时我怎会离你们远点呢,我既然来了,就不怕靠近。

正月初四,“暖日和风,告别三天的细雨迷离,阴沉酷寒,援助湖北第四天,工作逐步步入正轨。”刘颖再次发了朋友圈。

清点患者情况,算上新加的床,病区患者已有四十人,超八成都是极危重,剩下的也都是重症。救治难度大,患者心理压力大,对刘颖而言,护理难度也在增大。重症病房本不宜工作太长时间,时间一长,口罩一湿,就失去了防护作用。天冷,还不能开空调,冻得双手麻木,取暖器也不敢多用,怕ICU电路跳闸。但刘颖并不畏难,她知道这里的一分一秒,都在与时间赛跑;她所做的事,关乎一个个生命的延续。自己的苦累不算什么,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坚定的想法——竭尽全力,抢救更多病人。

正月初八,小雨如酥。刘颖他们组又转来一个患者,四十四岁,病情很重。下午,根据患者病情,带队的主任和几位ICU的专家,在隔离病房坚持了几个小时,完成了气管插管和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操作。碘伏的刺激性气味、两层不透气的防护衣服、N95口罩外面加上两层医用外科口罩、模糊的视野,让很多工作做起来有些吃力,穿着这样厚重的防护设备工作,有时忙碌之后会有类似于中暑的感觉。但渐渐的,大家都适应了,这是在火线救援的常态。

正月十八,草木初萌。刘颖看到一抹曙光:她的第一例患者今天出院了。“我只是你匆匆过客,你却是我人生转折。”病人床头的留言,让刘颖倍感欣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晚上8点交完班后,刘颖第一次参加“战地学习”,主任跟大家分享《病毒性肺炎所致呼吸衰竭的诊疗思路》。他总结前段时间病人诊治的经验,结合其他武汉一线重症专家的观点及非典救治经验,制定了一整套方案。同时强调既要关心病人的躯体疾病,更要关注患者心理的变化。刘颖听得认真,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

正月二十,春风轻柔。“二十天了,我安然无恙,感谢爸妈给了我百毒不侵之躯,感谢我的搭档……”刘颖第三次发了朋友圈。这天上午,一位老人因为肺部感染,痰液不时堵塞气道,如果不及时进行吸痰,病情会加重甚至窒息。吸痰是非常危险的操作,打开气道会喷溅出很多气溶胶,若防护不好很易造成感染。但既然穿上了白大褂,就注定要毫不犹疑冲在前面,刘颖和同事们一起帮老人进行了吸痰处理。

三天后,老人各项生命特征趋好。老人留言:于你,救死扶伤是职责;于我,却是永生难忘的救命之恩。谢谢你,从未谋面的英雄!

刘颖坦言,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说不害怕是假的,医护人员多少有点忐忑。但病人呼吸衰竭,无创机械供氧不起作用的时候,就得用有创插管。患者以性命相托,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就必须全力以赴。

迎春花要开了,樱花也要开了,春天来了。刘颖手持剪落的长发拍照留念,许了一个心愿:等疫情过后,我长发飘飘,再来看看武汉……

(作者:段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