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水 诗画天堂——湖北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巡礼

概况

湖北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江一级支流浠水上游,英山县城北部,大别山主峰南麓,系英山“西河十八湾”生态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公园区域辽阔,东起五峰山林场,西至吴家山林场,南起古城村,北至新店村。地理范围为东经115°49';北纬31°03';南北跨越5.5km,东西跨越3.4km,海拔跨度195m~320m。范围包括张家咀水库水面和水库滩涂湿地及周边生态公益林地,规划总面积512.54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24.4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88.14公顷,湿地率63.28%,为典型的库塘型湿地。

湿地公园中心区域为张家咀水库,工程于1974年9月动工兴建,1976年12月大坝工程基本竣工,1978年4月开始发电,1979年9月整个枢纽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张家咀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供水、发电、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5 km²,总库容1.104亿m³。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东输水管,西输水管和坝后电站等建筑物组成,大坝为薄心墙高土石坝,坝顶高程256.5m,最大坝高72m,坝顶长1108m,宽9.9 m。水库正常高水位249 m,设计洪水位251.76m,校核洪水位255.08m。

湿地公园毗邻4A景区大别山主峰风景区,为全国七大生物基因库之一,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规划区内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优越。已知野生植物104科359属595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野生动物120种,鱼类34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14种,兽类16种,鸟类82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43种。

湿地公园所在的英山县是湖北旅游强县,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二十七军在此组建,红四方面军从此开始西征,红二十五军由此北上长征。刑祖皋陶,殷相傅说,淮南王英布,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在人类文明进程的各个时期闪耀出熠熠星光。从这里走出了熊召政、姜天民、刘醒龙等一批享誉中国文坛著名作家。湿地公园所在地为著名作家刘醒龙先生长篇小说《圣天门口》原型地。

湿地公园管理局为黄冈市林业局所属副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委托英山县人民政府管理。管理局内设办公室、宣教科(挂湿地监测中心)、湿地管理科、旅游开发科等四个职能科室,核定全额供给事业编11人。组织机构的确立,为全面履行各项工作职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15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试点建设工作以来,湿地公园管理局在英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精心指导下,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以资源为依托,以保护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标准建成了我县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实现了湿地共建、产业融合、全民共享。

立足长远大规划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它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碳循环等多种巨大的生态功能。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的湿地,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公园是在此基础上,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除此之外,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更具独特的地方。园区内的张家咀水库既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地和候鸟迁飞的中继站,也是保护鸟类的良好栖息地。同时是英山人民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为英山近20万人提供生活用水及下游  五个乡镇近8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民生事,无小事。英山县委、县政府把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纳入全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的重点内容,举全县之力,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支持,全力推进。

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批复意见,从林业、水电等部门抽调有较强业务能力的工作人员,湖北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迅速组建到位,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了岗位职责制度。

2017年4月28日,英山县委、县政府联合制订了《英山县创建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发改、财政、环保、国土、农业、林业、水利、规划、交通、城建、石头咀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增强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统一协调能力,形成了湿地管理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和所在乡镇政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作为创建工作的主体单位,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认真做好湿地建设与保护的规划编制,精心遴选设计团队进行总体规划,先后多次组织规划设计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深入张家咀、刘家咀、库区等周边村实地调研,熟悉地形地貌、了解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生态状况,编制《湖北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进一步规范辖区内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恢复工作。

按照“统筹区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当地地形、水文、景观、生态特征以及资源分布等情况,对湿地公园总区域进行勾图定界,将张家咀湿地公园被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服务管理区,实行分区管理。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经常督办,定期结账。试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持续发展,规划先行。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肖军表示:我们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原则,强力推进园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努力实现水更清、树更绿、天更蓝的目标。

环境保护大整治

芦荡伴柳草萋萋,碧水连陂十数里。驱车沿着张长线一路走近张家咀水库,远山如黛,绿水潺潺,成群的水鸟在辽阔的水面上自由嬉戏,造型别致的亭台楼阁掩映在花草树木中……

然而五年前,却不是这般景象。

“湿地公园建设之初,水库两边荒滩上种满了玉米等农作物,周边还有畜禽养殖、建筑垃圾等,造成了水体污染。”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村民环保意识淡薄,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生态功能减退、水体污染严重、湿地面积减少。

水是湿地存在的关键因素,也是湿地动植物生存的基础,良好的水系保护是建设湿地公园的基本保障。面对被破坏的环境,就是在此地乱耕乱种的村民都过意不去。但是多年流传下来的习惯,家家如此,没人主动改变。

湿地范围内乱捕乱猎、乱搭乱建、乱丢乱扔,诸如此类问题如何解决成为恢复建设日程的重点。

生态环境保护,重在源头治理。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始终把保护与恢复放在首位,封山禁伐、森林防火、打击乱捕滥猎、实行生态养殖等工作全面铺开。

开展治污拆网、拆迁畜禽养殖场、整治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联合林业、水利、环保、交通以及石头咀镇政府,在区域内进行多次拉网巡查,对破坏污染湿地公园以及周边环境的行为进行制止、打击。

对村民的生活垃圾,定期进行清理,转运到石头咀镇垃圾场进行处理,避免城市生活垃圾直接进入河流湿地,造成湿地环境污染。

鼓励、引导库区周边农户修建沼气池和人工湿地,杜绝污水直接排放。

全面取缔水域内网箱养殖,实施人放天养。

在水质较差的区域,种植本地湿地植物,发展生态观光旅游。

湿地公园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杨奎一口气给我们介绍了治理工作采取的一系列举措。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湿地公园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清理库区水面养殖网箱,投入130万元解除承包合同,投入83万元取缔网箱养鱼35.5亩,每年减少投肥650余吨。

联合水利部门开展打击非法碎石、采砂专项行动,关闭碎石场3.6亩,关闭采砂场2处。目前在湿地公园范围内无采石场,无采砂船只,非法采石和采砂行为已得到完全遏制。

用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投入117万元,结合精准扶贫,组织专业团队和周边村民(优先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全域或局部清漂6-8次,清除垃圾约290余吨。

高度重视外来种入侵对湿地生态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开展外来物种清除工作,目前已清除外来物种松材线虫约55.20公顷,清除外来种喜旱莲子草约2公顷,治理森林松毛虫等病虫害约65公顷。

获批试点建设以来,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对湿地公园范围内及周边区域进行环境治理,清理垃圾93车约260余吨,拆除湿地公园内临水排放不达标、设置不合理的厕所11座。

通过环境治理、取缔网箱养殖等措施改善水质,目前湿地公园水生态保护效益显著,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功能Ⅱ类以上标准。

生态修复大建设

整治是重点,修复是关键。

为全面恢复生态系统的机能,维护生态平衡,管理局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整合部门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在库区种植竹柳105亩,在坝外将水库管理处原100亩养殖场改造成百亩观光荷花池、邻池周边栽种樱花、紫金、红叶石兰、黄桃等780多棵,在大坝东端打造水源地涵养林15.8亩,栽种池杉、银杏、紫薇、花桃8000多棵。复垦复绿库区滩头及岸线145亩,绿化坡地30亩,加快湿地公园恢复工程建设步伐。

水源涵养林对湿地公园水质和水生态安全极为重要。水源地涵养林的建成,为持续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促进水源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确保水质能长期稳定地达到饮用标准,为英山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命线的保障。

针对园区内居住村民较多的实际,为了避免农村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湿地公园水质的影响,政府出资180万元修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生活污水经无公害化处理后再排放,将生活污水对引入湿地外进行排放,每年减少污水840吨直接排放湿地公园内。同时投资103.2万元,在大坝至刘家咀村、张家咀村修建护网3577米,发挥了水质保护和人员安全防护上的关键性作用,极大维持湿地公园水质稳定和水生态安全。

按照《湖北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对约500米的巡护道路进行修葺,聘请7名湿地公园区域内的扶贫户作为湿地管护人员,开展湿地巡护日常管理工作。

经过这些努力,张咀水库水质整体上由三类、五类提升至二类,灰鹤、赤麻鸭、天鹅等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依库而建的观鸟亭成了摄影爱好者的打卡之地,也深受外地游客喜爱。

与此同时,投资204.9万元建立覆盖湿地公园全域的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存储和发布体系的智慧湿地平台,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应用,统一运行。在沿湿地公园周围安装监测摄像头43个,在公园内设置了信息监测点,配备了必要的监测设备、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设备,实现了环境治理与监测网络化,采购一套齐全的户外观测设备,为公园顺利开展科研监测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监控网络化、分析智能化、存储高效化、联动研究有效化,全覆盖、全时段、全方位掌握湿地公园动态,为湿地保护提供强大支撑和保障,为测控、科研、管理、决策提供真实科学准确的依据。

依托湖北大学、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开展了湿地公园自然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定期对湿地公园内的动植物资源及外来物种进行调查,建立本底资源调查档案,掌握了动植物基础数据资料及其变化情况,为湿地公园管理、科普宣教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采访路遇李中强教授。他是湖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从2017年开始就同园区合作开展水质监测及生物多样性的调查。

李中强教授介绍:本次5个点的水温、溶解氧、氨氮、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PH值、气体溶解度全部良好,张家咀湿地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取得显著成效。

科普知识大宣传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在石头咀镇黄商广场外,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耐心向市民解释,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10月16日,英山县城区圣阳旗广场。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志愿者“依法保护湿地,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法规宣传活动正在举行。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标语、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等形式,积极向群众宣传湿地保护法规知识和湿地公园相关职能,解答群众的湿地保护法规咨询。

一位路过的市民认真看完宣传单内容后说:“通过这样的宣传活动,我不仅了解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还增加了法律知识,希望这种‘接地气’的普法宣传经常开展。”

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始终坚持以宣教为抓手,制定科普宣教方案,加大湿地科普宣教力度,提高大家对湿地生态坏境及功能的认识,提高市民认知湿地保护的兴趣,增强保护湿地的自觉性,营造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利用“世界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六五环境日”等节日为契机,举办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免费发放科普宣传折页、宣传材料等,让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认识湿地、了解湿地、走进湿地、保护湿地。

开展湿地公园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五进”活动,制作各类宣传牌、宣传单,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方媒介,培养全社会保护湿地资源、爱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积极拓展道德讲堂功能,精心组织活动内容、把湿地科普宣教融入到道德讲堂活动中去,通过开展湿地科普宣教视频、图片、展牌、湿地保护和修复景观现场体验等活动,普及湿地保护知识,让村民参与到湿地保护中来。

因地制宜通过社区共建在张家咀村投入40多万元打造湿地科普园,流转土地65亩,种植湿地植物30多种,项目建设社会效益明显,既改善了湿地环境,为湿地科普宣教提供支撑,又为村民增加经济收入。

同时争取地方政府资金支持,宣教系统(宣教馆、户外宣教牌)建设全面完成,让湿地科普知识有了新平台和载体。

湿地公园管理局宣教科负责人卫义思告诉我们,在第二十三届“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中,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取得了2019年“世界湿地日十佳宣传活动”网络评选全国第五名的成绩。

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文,场馆有形。

全业态,多渠道,广视角,大覆盖。

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吴东平表示,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将进一步加强宣传策划,凝聚智慧力量,提炼文化精神,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升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的文化软实力、行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社区共建大发展

初秋日。库区村。古香古色的揽胜桥畔,游人如织。

涓涓流淌的溪流,错落有致的房舍,稻浪翻风的农田,一幅生动的乡村田园秋景图绽放在我们面前。更有不远处,十里荷塘中,迟开的荷花娇艳欲滴,成熟的莲蓬硕果累累。

一切都那么祥和静谧,一切又那么奔放热烈。在这静谧与热烈之中,无不孕育丰收的冀望。

村党支部书记张晗告诉我们,这一带原来是乱石河,农户基本都已放弃了。一切的变化从湿地公园建设开始。仅荷花池一项,管理局先后投入项目建设资金70多万元,种植荷花50亩、苗木2000株,建设游步道150米。目前每年为村民带来的务工收入就有3万元左右。

这还是其次的。

张晗颇为得意地又说,村庄环境变美了,自己住着舒服不说,人气也上来了,一到周末来旅游观光的人多得不得了。库区村已成功进入美丽乡村行列。

英山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跻身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又是全省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

得天时,占地利。湿地公园管理局闻风而动,坚持生态建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同步规划、同步布局、同步推进,建立社区联动发展机制,协同园区范围内的张家咀、刘家咀、库区村等行政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推动农民增收致富、集体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齐头并进。

在张家咀村,前面介绍的湿地科普园,据不完全统计,为村民每年增加土地流转收入3.25万元。同时,村民在园区务工,今年增加务工收入十几万元。

在古城村,湿地公园管理局结合村内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确定建设虎杖药材基地、发展虎杖产业的脱贫思路,争取湖北益泰公司的支持指导,发展药材基地200亩,既解决了部分荒废土地的充分利用,还能解决古城村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保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库区村河堤滩涂此前长期被侵蚀,水土流失严重。考虑到水库库尾地带属于淹没区,复绿种草中,湿地公园管理局专门选择了生命力强、繁衍速度快的龙溪草、花叶芦竹、黄菖蒲、水生美人蕉、野灯心草、凌霄、灯心草等本地植物。

贯彻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立足休闲观光重点,致力产业结构调整,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公园内河道、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巡护道路,建设游步道,新建观鸟台……

春有山花烂漫,夏有荷海田田,秋有红叶如醉,冬有冰湖似镜。闲听啼鸟啁啾,静观绿柳回塘,蝉鸣松风,鹭聆荷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乡村面貌的改变,开放式的湿地公园园区已成为人们游山玩水、亲近自然、感受乡愁、增长见识、享受文明的休闲观光胜地。

统计显示,近五年来,年游客接待量增长率达到15%,2019年游客接待量近50万人次。

乡村要发展,乡风要文明。按照全县精神扶贫工作总体要求,湿地公园管理局与各村党支部联合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强化思想扶贫、智力扶贫、能力扶贫,着力培育园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志气和本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唱一首歌”“看一部短片”“讲一个故事”“做一件好事”“送一份吉祥”,传递身边的正能量,树立“积小善为大善”的理念,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家庭道德和社会美德,山乡处处新潮涌,和谐发展劲风吹。

同时,合理利用湿地公园优质水资源,英山县政府投资4.26亿元对位于园区内的西河水厂进行全面改扩建,日供水量由原来0.5万立方米提高到5万立方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质量明显改善,生活用水安全得到长足保证。

尾  声

遍野瑞草披翠,满目流光溢彩。

远看水天一色、碧波荡漾,近看绿草茵茵、水鸟嬉戏。

漫步公园,或是欣赏美得醉心的水,或是遥望相看不厌的山,随意在一处停留,就可享受到人与自然和谐融入的野趣天堂。一个生态效益突出、湿地景观优美的国家湿地公园正缓缓拉开面纱,以“自然、生态、野趣”的姿态,婀娜娉婷展示在世人面前。

“空气清新,景色优美,这一趟不虚此行。”面对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的芦苇摇曳、荷叶连连的生态风光,一名从武汉而来的游客感叹道。

湿地公园的建设,为英山的生态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巍巍大别山更美了,西河十八湾的水更清澈了。山水相映、云雾润蒸的秀丽之地,也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域旅游综合开发的显著成效。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大自然的赐福,是新时代的召唤,更是英山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

采访过程中,肖军向我们表示,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将坚持以总体规划为指导,严格实施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的控制性规划,抓好关键节点、湿地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保护管理能力,加大湿地科普宣教,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努力将湿地公园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公园。

放眼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集高峰与平川一地,融青山与秀水一体,得碧湖与长空一色。既有山的雄奇险峻,又有水的阴柔妩媚,还有花的热烈娇艳。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大别山水多奇秀,诗画天堂入眼来。

(通讯员:伦忠  卫义思  舒胜前    编辑:蓝洋 审核:何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