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急浪骤,中流砥柱。党旗飘扬,党徽闪亮。
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英山县924个基层党组织23200余名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以先进本色和敢于斗争的精神,以不畏艰险和不怕牺牲的行动,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以责任筑牢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交出了一份疫情大考的英山答卷。
我是党员,我先上!
“坚决做到一切行动听党指挥,召之能来,来之能战,全身心投入抗击疫情各项工作……” 1月22日,在英山县人民医院临时党支部书记郑程领誓下,30名党员面向党旗,高举右拳,向党和人民许下了铮铮誓言。
1月21日,英山县启动集中收治医院建设,是最早提出“只能床等人,不能人等床”的县市之一,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收治了十几名发热患者。
“当时疫情非常紧急,要迅速组建救护团队,关键时刻,必须成立临时党支部,我是党员,我先上!”郑程果断地说。
郑程先后参加过非典、H1N1、禽流感等多次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行动,有着25年党龄的他深知,前线有风险,作为感染科主任,在疫情面前,前行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自己的最好历练,他第一个报名参战。
“老郑上啦,我绝对不能落后!我年纪虽然大些,但身体条件挺好,防疫工作需要,我就上!”中医院副院长郑天舒紧跟着报名。
郑天舒一口一个老郑,其实“老郑”比他小,郑天舒50岁了,比郑程还大4岁,平常他俩总是在一起切磋医术,很亲切。
“孩子都上大学了,平常忙,计划今年过年好好陪陪孩子。”郑天舒笑着说,“没事,我孩子大了,他理解我,我也没有什么负担了,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救治中。”
在第一批报名的30人中,有很多人让临时党支部书记郑程非常感动。30人当中,30-45岁的有23人,他们都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我要带着他们进去,也要带着他们好好的回来。”说到这里,郑程眼圈有些发红。
面对党旗宣誓时,颇有壮士出征的悲壮,但大家义无反顾。我们把党旗和临时党支部的牌子挂在医院门前‘医者仁心’四个大字旁边,时刻提醒:我是党员,我是组织的人!
胸外科护士长杨引玉,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公公长期生病需要照顾,她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在后方,但她的公公却说:“你要是参战,就把孩子送到你娘家照顾,我的病我克服,那些病人比我严重多了,更需要你。”杨引玉含泪参战,面对党旗宣誓时,杨引玉心里默念,是组织给我力量,是家人给我支持。
当天,在临时党支部的号召下,30名党员主动“请战”,摁下红手印,组建成第一梯队。200多名医护人员形成第二、第三梯队,战时状态立即启动。
耿勤和石胡是一对恋人,原计划在今年春节期间结婚,疫情发生后,耿勤毅然延迟预定的婚礼,主动申请到新冠肺炎抗击一线,耿勤连续工了20多天,直到湖南永州医疗救援队的到来,才把她从前线换下来。因为隔离的需要,她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到石胡了,每天只能在微信视频中互报平安。“疫情结束后,我们就结婚,组织批准了我‘火线入党’,这是我最贵重的结婚礼物”,耿勤高兴地说。
“一封封请战书”“30个红手印”!从医院启动一级响应以来,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郑程没有休息过一天,放弃节假日,放弃与家人团聚,日夜操劳、奔波,腰酸背痛也顾不上休息,他的每一分钟都是紧张的,面对艰巨的防控任务,他冲在前、做在先、作表率。时至今日,仍是哪里需要,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
在英山县人员医院临时党支部的引领下,摸索总结施行救治工作“十条经验”,包括分区治疗,规范转诊;常态化开展病例讨论,动态调整诊疗方案;及时发现重症倾向病例,重症病例诊断节点前移;呼吸支持治疗尽早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人一方”等措施。其中,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冲击疗和中西医结合“一人一方”在全市推广。
2月27日,英山县人员医院宣布,在全市率先实现存量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我们活像一头汗血宝马!
新冠肺炎的确诊,必须通过咽拭子标本检测。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是确诊新冠肺炎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采集咽拭子样本时,需要被采样者摘掉口罩,张大嘴巴,暴露出扁桃体和咽喉壁,然后用棉签伸入其咽喉部采样。这时,取样人员与发热病人“近在咫尺”,发热病人呼出的气溶胶和喷溅出的飞沫,很可能携带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而且,因为要用棉签在咽咙深处留取样本,在采集过程中很容易引发咳嗽甚至喷溅,这是一项极具危险性的工作,被称为“刀尖上的行者”“与病毒最近的人”,对采集者来说是极大的一个挑战和威胁。
“每次采样,我们都安排党员带队,有了党员在,我们就心里有底,有了主心骨,感觉有依靠,采集时就镇定多了。”年轻党员石柳说。
采集过程要求操作人员精神高度集中,如此紧张的运作,以至于每次脱下防护服,他们的衣服都是湿漉漉的。他们有人还嘲笑自己说“活像一头汗血宝马”。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有5名医护骨干在战“疫”前线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已有3名医护人员被批准第一批“火线入党”。
护理团队大多是20出头的小姑娘,起初对疫情还有些恐惧。
“有些年轻护士说胸闷,喘不上气,我就安慰她,说我也是这样的,因为防护服、口罩穿戴时间长了,确实会感觉憋闷”火线入党的徐晶说,她会建议她的同伴休息一下再返岗工作。
他们科室的护士年龄最小的才20出头,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疫情,徐晶能做的就是发挥榜样作用,带头冲在前面,把她所会的教给她们,让她们在帮助病人的同时,又能保护好自己,这个年轻的护理团队,用自己的生命来护卫32名患者的生命。
你若安好,我就安心!
这是一场全员参与的人民战争!
2月9日15时,县公安局工作群里的一张图片牵动了同事们的心。“连轴”工作了近20天后,老党员姜国文累倒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执勤岗位上。
当天,民警姜国文还是和以前一样跟战友们在英山县人民医院安保点执勤。同事张险峰偶然回头发现,身旁的老姜面色苍白,反应迟钝,他赶紧搀住了姜国文送往医院急诊室。
“他到医院时情况很危险,幸亏离得近。”姜国文的主治医生告诉张险峰。
“春节前,我答应了家里人今年一定要陪八旬的岳母一起过一个团圆的春节。”和大家谈到这里,59岁的老姜眼里满是愧疚。
作为治安大队年龄最大的民警,姜国文明知医院是最危险的执勤点,依然主动向领导请缨:“疫情面前,我年纪大点不要紧,能多做一点就是一点。”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大家都亲切的称他老姜,老姜是一名从警40年的老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岗位职责的复杂性,让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屈指可数,为了补偿内心对家人的愧疚感,他很早就承诺了妻子过年一定回家吃团圆饭。
今年,姜国文又一次食言了。他满是愧疚地说:“当我的家人得知因疫情防控,公安局全体民警停休上岗时,他们不但没有阻拦,反而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多年来,家人的理解是姜国文坚实的后盾,也是他前进的动力。
从腊月二十七日开始,姜国文开始和同事们一起全天候协助医护人员测量、记录体温,详细了解情况,同时还肩负维护好医院医疗秩序的重任,“连轴转”成了工作常态。
“作为一名有34年党龄的老党员、老民警,关键时刻我必须顶上,为党出力,无怨无悔,疫情不退我不退。”连续的白班、夜班 ,让已近花甲之年的姜国文也有点吃不消,但他并没有向组织提过一次特殊要求。
遇见疑似发烧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姜国文总是冲在前面,他笑着说:“我这么大一把年纪了,我可以去,你们年轻人要少去,年轻人以后的路还长。”在抗疫一线,姜国文经常这样和年轻民警开着玩笑,以缓解工作中的紧张情绪。
执勤前,姜国文总是细心的把所有人的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装备认真检查,同时对执勤检查点进行酒精消毒,像父亲亦像兄长,让一起奋斗的同事们心中有温暖,脚下有底气,战斗有激情。
有时为了避免频繁上厕所,一连几个小时不能喝上一口水,但他总是尽力做好。抗疫以来,他坚守的工作岗位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现场冲突,没有一起群众投诉。他总说“我年纪大了,能站好最后一班岗,能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尽一份责,就知足了。”
姜国文的妻子说:“老姜其实一直患有心血管疾病,这次因为长时间工作,加上夜班熬夜,睡眠严重不足,他这些天总跟我说感觉胸闷、心慌。可是他却总是强忍着,在同事面前跟没事一样。”
2月10日,是姜国文59岁的生日,这天他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的。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环境,没有鲜花、蛋糕送给他,只有祝福他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单位的同事也纷纷给他发来祝福,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党徽闪耀,璨若明灯。万众一心,力能断金。这绵绵不绝的力量,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已经到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