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能人效应” 助推乡村振兴——陶家河乡能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纪实

一个能人带动一方发展,以关键少数辐射带动重要多数,带动优势产业升级,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这几年,“能人经济”在陶家河乡有了生动实践。

近年来,陶家河乡把挖掘致富能人推动药材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鼓励草根创业、大众发展产业、能人回乡做强实业,培育“能人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血液和新动能。

老骥伏枥 带动村民共致富

陶家河村11组,村民徐观主家。

屋后的一垄田里,随手一挖就是几个大小差不多的标准天麻。徐观主说,不要小看这几个天麻,能卖一百多块哩。

徐观主今年72岁,是远近驰名的“天麻种植大户”,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种植天麻了,用他的话来讲,种天麻已经成为了一种乐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再简单不过。在他的房前屋后,紧紧相连的土地里种满了天麻。

陶家河乡是药材之乡,家家户户都种有药材。种植药材是门技术活,要想有个好收成,就必须肯钻研、勤学习、善积累,徐观主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其他村民的口中得知,他的天麻品质好、产量高,经常都是安徽、宜昌、罗田等周边省市县的大老板上门找他收购。

种植天麻,许多村民都是到周边的山上挖野生天麻种子回来种,收益时好时坏不稳定,徐观主主动加入中国天麻协会,与全国各地种植天麻的人交流经验,同时经常外出附近县市学习技术。

一次偶然的契机,加上多次的尝试,徐观主引进外地天麻种子与英山本土野天麻种子进行杂交繁育,培育出了品种更好、收益更高的新型种子,一亩成品最高可达7万元,让他尝到了不小的甜头。

徐观主说,因为今年疫情的原因,天麻的价格有所降低,但他种得好,收成也好。天麻地里的天麻仅剩下了一厢,是来年作种子的,其余都卖出去了,六分地的天麻卖了五万多元。

看到了效益,许多村民纷纷上门取经,徐观主也没有敝帚自珍,毫不吝啬地为村民提供种子、讲解种植天麻的技术。遇到种植技术难点的时候,徐观主还主动上门,实地察看种子情况、田间管理情况,手把手地进行指导。

村民徐启文原本只种了两分田地的天麻,因技术原因,年年欠收,在徐观主的带动帮助下,面积逐年增加,到今年种植面积达到了一亩,收入达到了五万多元。七组贫困户肖文庆在徐观主的带动帮助下,发展了一亩的天麻,收入4万多元。

在他的带动下,附近共有二十多户村民共同走上了“天麻致富路”。


雄心壮志 锐意进取不停歇


“虽然是冬季了,但是也不能闲下来。在农村想致富那就是要勤快,让自己忙碌点、充实点,日子才能过的好。”来到高家冲村看到陈剑锋的时候,这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正在基地里指挥务工的村民进行除草工作。这是高家冲村规模发展的新药材品种——石菖蒲。

高家冲村海拔位置高,在这个时节站在村部广场,抬眼就可望到前方的高山上已然是一片银装素裹。在2019年前,高家冲的村民们都是自家零散地种植一些苍术,不成规模,村集体虽然有脱贫自强互助合作社,但村“两委”没有路子发展更好的产业,效益也不是很好,集体经济也一直处于“温饱有余,致富不足”的尴尬境地。

2019年,作为高家冲村财经委员和村医的陈剑锋在一次外出培训中与湖北中医药集团结缘,这给他也给了高家冲村改变现状的机遇。

湖北中医药集团在陈剑锋的邀请下来到了高家冲村进行考察,考察过程中发现高家冲村的土地适合种植集团目前所需的药材石菖蒲,便与村“两委”进行沟通商量,动员村农户进行种植。

石菖蒲喜阴喜水,原本生长在大山里河沟里,村民们上山挖采,大规模种植在大畈田里,效益怎么样,村民是否接受?陈剑锋动员高家冲村“两委”,先让村集体进行试种,如果效益好了再进行全村推广。

2019年下半年,经过协调,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湖北中医药集团保底价收购,干货80元一公斤,300亩的石菖蒲基地应运而生,陈剑锋也成了高家冲村集体石菖蒲基地的代管理人。

一个基地不仅让村集体有了收入来源,也让村民多了几方收入来源。“一是一亩石菖蒲大概收入4000元,如果有村民愿意种,也是保底价收购。二是村里按照3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村民荒废的土地。三是村民按照120元到150元不等的价格到基地务工,四是基地按照一块五毛钱一斤收购村民在山里采挖的野石菖蒲苗子。”陈剑锋说。

村民王汝民闲暇时上山挖野苗子,卖给基地获利7000多元,3组的王胜安仅在基地务工收入就有8000多元,与此同时,不少村民也开始尝试种植石菖蒲。

现在,高家冲村的石菖蒲产业如火如荼,村“两委”发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种植该药材的行列中来,整个村子在奋进的号角声中稳步生产,在陈剑锋这个中年汉子的带动下,开拓进取的锐意就像是锋利的宝剑一般,在乡村致富上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康庄大道,对于村子的未来,陈剑锋信心满满。


斗志昂扬 创办企业促发展


让乡亲在家门口成为一名“上班族”,既有稳定的收入,又能顾家。这是英太寨村能人刘振畅的回乡创业小初衷。

冬日的陶家乡异常寒冷,明畅生态农业的加工厂里却一派热火朝天,环顾整个厂房里,三十多人正努力认真的忙着手里的活计——加工沙发套、椅子套。

明畅生态农业原本是一家研制开发中药材加工企业,因受药材季节限制,药材加工集中在九、十、十一这三个月,为让村民收入不受季节限定,刘振畅另辟蹊径,在原有的厂房里创办沙发套、椅子套代加工厂。

明畅生态农业是刘振畅2018年回乡创办的。回乡前被德国瑞克公司聘为浙江区鞋业品质总监,2018年响应政策回乡创立明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刘振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陶家河乡的名贵药材品种多、质量好,但缺乏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导致很多药材大部分被外地客商收购,他下决心回来干一番事业,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

公司负责人刘振畅介绍,公司建设之初是以研制开发中药材加工为主要方向,药材采挖、加工集中在九、十、十一三个月,这三个月里每天都需要四十多人务工,公司里一天需要务工人员就达三四十人,工资在100—120元不等。

尽管工资不低,但很难招到工,乡亲们大多年初务工、过年才回,临时去找那么多人有点难。如何能够长期稳定务工人员,让村民天天有事做,月月有钱拿,刘振畅一直萦绕心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村民没有外出务工,刘振畅每天看着以往难得见上一面的乡亲们,这个年轻人的思路渐渐活络了起来:“要将公司资源利用起来,招募大量的本土务工人员,稳定工作,盘活公司资源!”

今年3月公司打造了一个新项目——陶家河乡苍术育苗基地,面积200亩,每亩育苗8000株,可移栽3000亩。58岁的英太寨村农民刘同禄,原本在上海做保洁,每月收入3000多元,由于疫情滞留无法返岗,他到苍术育苗基地务工,每天150元工钱。

而村民陈桂芳却从药材加工到沙发套、椅子套加工实现了无缝对接,“药材加工是按照120元一天计算,沙发套、椅子套就是计件,工资互不影响,光十一月份我就有3000多的工资了,再就是不用出远门了,在家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陈桂芳高兴地说道。

从基地到药材加工到沙发套加工,刘振畅说,我这里务工需要长期务工人员八九十人,只要肯做,我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工资拿。

“支持和服务能人干事创业,放大‘能人效应’,才能激活农村发展‘引擎’。”陶家河乡党委书记徐涛表示,助推乡村振兴,陶家河乡充分激励和引导能人返乡创业,积极探索能人治村、能人兴村、能人强村的新路子。

初冬,走进陶家河乡,基地里、工厂里,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发展的蓬勃气息和收获的喜悦。

(英山县融媒体记者:冯际洲 张奥婵 陈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