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深处杨家坊

从盼春,探春,到踏春,无论期盼的心情多么热切,春天,总是从容地莲步轻移,走完“余寒犹利”的过场,走过“吹面不寒”的暖场,然后在不经意间,带着桃红的娇羞,舒缓地登上以新绿为基色调的季节舞台,演绎一场生机勃勃的协奏曲。

临时决定去往杨家坊之前,其实心里总是有种疑惑的。在我们这个山里,除去沿河开阔处的村子,以“冲”命名的村倒是多了,并且从地形地貌上看更显得贴切,符合地域人文传统里对地形、地势的认知。而“坊”,更多的释义里面都表示与闹市、集镇有关,似乎与这一方山沟沟的小村子不搭界儿。

穿过程咀村满眼的茶园,一条路便是通往杨家坊了。道路贴着右边的山坡,偶尔划过一两户村民的房子,一两株桃花伸出院墙,或者一溜儿沿着院墙根的油菜花儿衬托着农家小院儿。左边车窗外,隐约可见一条小河,或者是溪流吧,从这道山冲顺势而下,河边的茶园便在这蜿蜒中依次层叠出有质地的层次感。一些掉光了叶子的乌桕看上去是没赶上趟儿,光秃秃的枝丫似乎还没能从昨夜的雨中醒来。

约莫三五里的样子,地势开阔且平坦起来,房子也多了起来。穿过百多米村庄街道,停车下车,忽然发现这里竟然是个微型的十字街。只是没有红绿灯,路两旁稍微宽点的地方停放着各种小车。沿着小街道,小超市、农资店什么的人来人往。一位婆婆推着婴儿车慢慢地晃悠在小街道上,不时停下与街坊闲聊几句,逗逗婴儿车上的娃娃。一切,恬适,和谐。

目测这个前后左右大概一两百户人家的村庄小集市,一色两层、三层的小洋楼,白瓷砖外墙,红瓦屋顶,铝合金窗外挂着的空调挂机。以及略显繁华、整洁有序的小街道,来时的疑惑竟然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渐渐散去。或者,这个诞生了姜镜堂的村子,或者再往前点,康熙八年便立碑纪念捐款修路的一方水土,很早便在人们的心中种下了“街坊”这颗种子,于是不叫杨家冲,而叫杨家坊了。

无从考证的理解感觉比较牵强,但是如同这季节吧,有念想,春天便来了。

街道向左的的出口处,过一座小桥,向右前行百多米,岔路上我们按照指引向左。

车身能让人感觉在爬坡,眼见的车窗外湾落稀疏起来。从零星散落田埂上的糯米花,到一棵又一棵,逐渐多起来的桃花,以及几棵点缀在视野里让人欢呼的满树梨花,赶紧找个地方停下车来,去满足此行的目的。

零距离靠近这些花的时候,手中的快门儿似乎便被某种抑制许久的渴望凌乱了节奏,又像是忽然面对一群娇羞却大胆的村姑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忘了去品味昨夜被雨水浸润的泥土气息,同行的伙伴便忙着分头寻找或逡巡茶园之畔的花枝,或鹤立油菜花间的桃红,或林立老房子边儿的那一簇风景。

没有整齐划一的形制,也没有刻意排列的组合。有路没路的地方,泛着新绿的泥土之上,这一棵棵未加修饰的桃花便在这两山之间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恣意绽放。那些惹眼的梨花走近了,却找不到昨夜的雨留下一丝的痕迹,也就无法品味梨花带雨的意境了。一身圣洁的白,遮掩了老梨树的沧桑,傲立桃林之间,恰似一名白衣书生徜徉花间。

桃红,梨白,菜花黄;流水,人家,采茶忙。当向导的朋友带着我们踩着缤纷的落英,穿行在无人居住的老村落,畅想田园民宿的蓝图。其实无需描述,无需修饰,透过老房子门前的花枝,梯田、茶园、远山,洞宾河潺潺的流水声,以及不绝于耳的鸟雀声,便自组合出天然的乡土圣境。不经意间,对面田间,一位老人正在一棵桃树下劳作着,莫名便想起唐寅的诗句:“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赏春的目光总是带有猎艳性的。不经意,望向一处房子背后山上,惊讶之余便不由自主抬脚走去。尚未返春的树林之中,大片的杜鹃花儿竟然就这样悄然绽放。近了,置身其中,原始的丛林花味儿,便让人醉在其间。赶来的想到朋友说,再等几天吧,从这里开始,沿山而上直达羊角尖,便是十里杜鹃花廊。心痒痒继续流连,便忍住了。

不忍归去的脚步带着不安分的目光,不安分的目光里,不远处的路上,一只风筝摇摇晃晃飞在空中,如那线下层叠梯田里油菜花构图成的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

这杨家坊的春,竟如此纯粹。

或者,花只是春天一种特定的标志而不是唯一吧。

通往新认识的老胡家的路,是新开辟的,蜿蜒陡峭。行走路上,山壁一侧向上望去,丛林间隐隐约约人工堆砌的石岸布满年份的灰黑色。想来那是从前的山民开荒耕种留下的痕迹了,如今满目丛林藤蔓。各种不知名的花儿散落林间,点缀着那些巉岩、怪石、古木,给人以原始的况味之余,一种顽强的生机。

清澈的自来泉水是老胡的骄傲,他说那是终年不绝,清冽甘甜的。这缕山泉以下,便是穿越整个杨家坊村,终年清澈的洞宾河了。这河里,流淌的不仅是山泉,更是千百年来吕洞宾在这里修炼的传说。

古老的天井里,一直结束了冬眠的乌龟懒洋洋的在天井沿儿晒着太阳。几只刚出生的黑山羊羔用娇嫩的声音打破了这山村的宁静。老胡拿出上辈留下的石头秤砣、雕花石碗,让人慨叹之余,惊觉这大山深处千百年来承载的不仅仅是春去秋来了,或许还有生生不息的传承。正是这份传承,让这大山一隅藏着太多的诱惑。

自家的青菜看上去便是春天的颜色,农家的肉食尝起来便有纯正的味道,加上自家种的大米煮的饭,这吃着舒畅的农家味道里,实际上有这一方水土四季的精华。

言谈中,朋友对于这一方水土未来的规划充满憧憬。而这份憧憬实际上在我们看来并不遥远。短短的行程里,这里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去过的美景,还有太多未曾感受的风情。

十里,大概不止吧。不忍归去的脚步里,风清且淡,却又分明注脚了某种眷恋。蓦然中就有种感觉,春,这个概念,其实并非某些物化的表象,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沉淀、基于未知、基于向往的追寻吧。所以描述这段行程,这段踏春的字里行间,想来春风十里是不够的。

总有一个春天,不曾远去。总有一个春天,只一眼,便在心里。

归途回望,雄踞羊角尖之巅的巨石,耸立云霄。隐约便觉得,如若带上这份印象,去那山巅俯瞰,这杨家坊的春,便如春闺深处未出阁的村姑吧。假以时日,掀开盖头,便不再只是坊间的传说。


(作者:舒智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