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荠菜香

春风十里柔情,轻拂山山岭岭;草木萌动蔓发,茂盛枝枝丫丫。

又是一年春来到,桃红、柳绿、梨白,远不及萋萋绿荠来得早,来得让人心生惊喜,自见到它的那一刻,那份自然的清香快速弥漫心头,那些关于童年、家乡和旧时光的美好回忆渐次浮出脑海。

荠菜,是一种野菜,在家乡更广泛称之为地菜。萌于严冬,茂于早春,有“春天的使者”之名。因历经霜冻,又有“舌尖上的美味”之称。“三月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稻花秋晚蟹洗手,荠菜春初饧胶牙”“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诸多咏荠诗篇,让你读罢感同深受,不得不去采之,食之,颂之。

在我家,面对荠菜的姿态,老公和我难得的同频,去挖地菜?清炒,涮锅?均不存在异议。于是,在一个个晴天丽日,拿两把小铲,带几只方便袋,挖地菜的行程说走就走。

小女儿最为欢喜,在田间地头撒欢奔跑,时常尖叫喊到,妈妈,我找到了一棵?紧接着,蛮横的纠住叶子,使劲向上拔,像使出浑身力气般,可最后握在手心的只是一些零散菜叶,菜根和菜心还是纹丝不动。妈妈,地菜真调皮,一会儿躲迷藏,一会儿耍赖。望着这份童真童趣,我也曾有过。

年少,初识荠菜,由母亲教会我辨别。干旱些的地里,阴湿些的田里,沟渠边,道路旁,都能见到它的踪影。依据气温高低和生长环境的干湿,它的颜色和大小均有不同。如果是在肥沃的菜园子里,它显得更为健硕,翠绿的叶子,优雅的舒展四散。如若是土壤贫瘠一些,它则显得较为沉稳,叶子又会有深绿色、暗绿、紫色、红褐色、棕色,单单是颜色,母亲就会指出多种来。

母亲说除了看颜色,还得看叶子形状。整朵荠菜犹如莲花座,一圈圈分层次环绕生长,叶子呈羽状分散,单叶外部长有锯齿,最顶部的裂片要大于后面的叶片,具有“顶裂片显著大”的特点。叶片上还有少许细毛。荠菜只有一条主根,白色,稍硬。如果将其倒立,叶片微微向内卷起,形似一把小绿伞。

荠菜平铺在地面上,如何采摘?有人用挖,有人用扯,我认为最准确的应该是挑。母亲说,挑之二三,留之七八,这样,来年还有得吃,春风吹又生。采摘过程中,用小铲子,或是剪刀,从最边缘的叶子下部,斜向根部铲动,另一手轻提叶部,这样,一棵完整的荠菜就轻松收获了,小女儿急躁地扯它的叶子,根部却巍然不动,这也是地菜根系发达,耐受风寒生命力强的原因吧。

地菜的食用方法颇多,母亲喜爱用来做馅,经过一翻择、洗、切、拌,一锅锅香喷喷的包子或饺子让我们大饱口福。到了我主厨的日子,则较为简易,将荠菜洗净直接下汤或是涮锅,都是欲罢不能的鲜美野味。其最为吸引我们的是,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具有降低血压、健胃消食、调理胃肠道疾病等药用功效。缘此,食荠菜,保康健。

春阳送暖,万物蓬勃。温度再高一些,荠菜就开花了。小白花,一朵一朵,点缀杆头,迎风摇曳。荠菜开花后已不再食用,只能当作药材。中医认为,荠菜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健脾明目,所以有民谚“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在家乡,每年三月三,用地菜煮鸡蛋,是流传多年的习俗。采一把开花地菜,留根洗净,围在锅底形成鸟窝状,中间放入数枚土鸡蛋,加水和少许油盐,配两三片生姜,慢火煮炖。母亲说,吃了地菜蛋,不痛眼睛不生病。由此看来,习俗的形成同时兼备科学的内涵。

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花开十里香。香在童年、家乡和旧时光的回忆里;香在家乡习俗的传承和祝愿里;香了一天又一天,十年又十年。

作者:伍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