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英山(九)】电力先行 银线连通幸福路

第三节  电力先行 银线连通幸福路

——大力发展水电及电力事业

英山电力事业始于1955年县人民政府购买2台共计发电40千瓦的火力发电机,为县城提供照明用电。县城的灯光点亮英山人民向往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梦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英山人民最高生活目标,全县人民为之艰苦奋斗20年。

整个六十年代,英山县委带领全县人民艰难探索,寻求发展电力工业的方向、途径,先后建成梅家岩水电站、河铺水库电站,西硔水库电站。这些电站的建成,仅解决县城及周边地区照明,仍然无力为工业提供电力。1969年,白莲河至英山35KV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建成,系统电输入英山,开创英山工业用电新纪元,为英山工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但是,由于供电量受到限制,仍然不能满足英山工业发展的需要。七十年代,英山县委把发展电力与水利建设紧密结合,提出“渠道沿山转,沿河建电站”的口号,号召全县社队大办小水电,制订“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的政策,全县掀起大办小水电的高潮。1972年,占河梯级电站动工。1973年,一级站竣工投产,1978年,二级站竣工投产,总装机达到4000千瓦,初步缓解英山用电压力。其后,张咀梯级电站、红花梯级电站、吴家山梯级电站,九龙山电站、满溪坪电站相继竣工,全县各社队兴建的小水电站纷纷投入发电。70年代末,全县建成小水电站85座,装机122台,总容量24303千瓦。继白英35千伏线路建成,1974年,东河35千伏线路建成;1978年,西河35千伏线路建成。鸡鸣河变电站、土门坛变电站、白马石变电站相继建成,全县供电网络初步形成,人民生产生活用电基本满足。

从城东梅岩小型水电站到1977年张咀一级电站竣工发电,加上1970年接入白莲河网电,英山电力事业得到长足发展。1977年,英山县发电能力达到2400万度/年,全县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电达到360万度/年。电力工业的发展,给英山的经济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工业经济在电能有保障的前提下,快速发展,以五金工具为代表的重工业项目落户英山,并逐步成为英山工业支柱。

(来源:英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