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发现一植物新物种“英山韭”

近日,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山管理局传来好消息,科研人员在英山大别山开展野生植物调查时,发现了石蒜科葱属植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英山韭”。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植物分类》(《Phytotaxa》)上发表。

目前,模式标本现保存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

新发现的物种英山韭

据了解,葱属是石蒜科中最大的属之一,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中国葱属植物现记录有13个亚属143种。

2017年10月,英山管理局高级工程师甄爱国与信阳师范学院朱鑫鑫博士进行野外资源植物调查时,在英山吴家山林场的龙潭河谷等区域首次发现一种晚花(9月中旬-10月)的葱属植物。

之后,桂林医学院黄德青博士通过形态解剖观察、馆藏标本核对、分类文献调研及分子实验等手段,最终证实这个葱属植物新物种的分类学地位。

通过长达3年的后续调查,他们发现该物种仅分布在湖北、安徽、河南交界的大别山局部山区,故而将其命名为“英山韭”。

英山韭,有浓郁香气,因其较高的食药用价值倍受当地农民青睐,作蔬菜可食用;药用可解热、祛痰。当地群众称作“崖韭”“山葱”。甄爱国说,“英山韭栖息地范围狭窄,野生种群规模小,急需有效保护。”

大别山生物资源丰富,目前已调查到2300多种植物,其中《湖北植物志》没有记载的就有400余种。此前,“罗田玉兰”“黄梅秤锤树”两种新植物以县域命名。

甄爱国(左二)进行英山韭科普。(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训前、通讯员赵辉、谢水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