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拿来主义,善借他山之石。为着力构建以生态工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我县瞄准各地先进经验做法,采取“走出去、拿回来”的方式,不断学先进、赶进度、赶差距、赶态势,奋力走出具有英山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走进大冶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旁24小时自助服务区就让人眼前一亮,这里不仅有政务、商事等多个自助服务审批事项,还有事项文件审批专用柜,大厅内,50家部门单位在此集中办公,设有178个服务窗口,进驻事项930项,极大方便了群众审批办事效率。
大冶市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推进“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就近办”、“便民办”、“跨省通办”等改革工作,开设帮办代办服务中心,推行项目建设“五证同发”,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基本实现了办事“只进一扇门、一次全办好”的目标,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形象窗口。
在服务企业上,大冶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拉开工业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帷幕。2017年8月21日,发放了全国第一张“先建后验”《工业项目建设施工通知单》,标志着项目开工由“先批后建”变“先建后验”,大大提升了项目落地速度,还配套推出“五联合”审批模式,对全市范围内已通过招商引资入园审查且签订正式投资协议的新建工业项目,从前期筹备到竣工投产阶段实行联合评估、联合图审、联合报建、联合测绘、联合验收的“五联合”审批服务模式,还依托“互联网+”,建成了全国首家政府买单“网上中介超市”,使中介服务时限由原来的20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现在的60多个工作日,切实降低了企业成本,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大冶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政务环境创新服务下,黄石大冶湖高新区目前注册企业数5614家,规上工业企业109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9个,新升级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在全省率先启动省属大学科技园建设,立足产业基础,谋划全局,构建了“3+3”产业体系,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3个主导产业的持续转型升级,同时着力培育电子信息、光伏+储能、汽车及零部件3个重点产业。
(融媒体记者:徐伟 编辑:胡共鸣 审核:黄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