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里,"吃"永远是聚集亲情的重要主题之一。有很多的春节美食,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在我县,就有一道美味,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每年立冬过后,老乡们就开始备年货,腌鱼腌肉灌香肠,其中还有一样必不可少就是豆腐粑儿。
豆腐粑儿在我县是独特的存在,只有在过年时节才能制作,太早太迟都容易坏。制作豆腐粑儿,得先将豆腐和猪血揉成泥状,再加入五花肉肉丁,还有盐、生姜等佐料,然后反复揉打。
村民:以前过年只有豆腐吃,老一辈的说加上猪血,做起来是红红火火的,团团圆圆。
临近年关,走在英山的乡村里,家家户户门前的竹编上都晒满豆腐粑儿,愈晒色愈深,愈晒味愈浓。
市民:这个豆腐粑儿像妈妈的味道,是英山的特产,马上过年了,我要给外面的亲戚朋友寄一点过去,买个几十斤。
现做的豆腐粑儿蒸熟切开后,透着腊香,闪着油光,一口吃下去喷香绵软,是大别山在外游子最爱的家乡味。现如今,这一传统美味也端上了大小饭店的餐桌,成了游客们争相购买的年货。
饭店负责人胡涛:这个需求量是一年比一年多,从去年的三四千斤,到今年的上万斤。今后,我们想把豆腐粑儿的制作工艺按老传统模式,争取量产,把英山味道留住,把英山味道传播出去。
(融媒体记者:熊豪 徐伟 编辑:蓝洋 审核:黄炎 终审:张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