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全县上下进一步凝聚奋发有为、比学赶超的发展气场,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辟专栏【弘扬长征精神 建功新时代】,发布各乡镇、开发区、县直相关单位及部分“两代表一委员”署名文章。
县政协委员、县全方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勇夫
用“大寨精神”照亮“新农人”创业梦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大寨精神与长征精神同生一根,他们的本质都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草盘镇岩河岭村是英山学习“大寨精神”的起源地,近年来,我们在“大寨精神”的引领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回乡创业的 “新农人”梦想正在点亮。
感悟精神实质,凝聚奋进力量。上世纪60年代,英山县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以大寨为榜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以战天斗地、愚公移山的意志,掀起“万块石头一条岸,万担泥土一亩田”的建设热潮,涌现了岩河岭这个先进典型,成为英山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 “大寨精神”在岩河岭村开展了具体而又生动的实践。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是大寨精神、岩河岭精神仍是激励我们干事创业的重要精神力量。岩河岭精神是新时代的“愚公精神”,它正是我们在新时代征程中需要的担当和激励。英山老一辈革命家,在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时表现出的艰苦奋斗精神,正是鼓舞我们克服困难,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用实际的行动去投身到建设 “七个新英山”的实践中。
发展新型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响应草盘镇党委、政府发出的“挖掘乡贤资源,能人回归”的呼唤,2021年,我怀揣着农业梦想回到了家乡岩河岭村,打造“研、学、赏”的现代化5G智慧农场,建设美丽乡村。去年以来,我们已在岩岭农场流转150多亩荒地,将这些荒地利用起来,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集绿色种植、农耕体验、研学交流和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场,带动岩岭村民发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通过将土地流转给第三方经营,使耕地得以充分利用,在增加农户土地收益的同时,积极开拓务工岗位,吸纳农户就地就近务工,形成了“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双增收模式,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创收,为岩河岭村新农村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农场聘请了20多名当地的农民对农场进行整理,每人都有额外的务工收入。等以后水稻开始种植,需要的人手更多,收入也就更高了,也为岩岭村提供了闲置劳力的就业机会。
传承历史文化,打造农耕景点。草盘是毕昇故里,刘邓大军生活和战斗的地方,有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也是绿茶和红天麻发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我们要传承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一方面,倡导绿色种植,打造生态农耕体验园,把这儿打造成为人们了解农耕文明,学习农耕知识的学习基地。为了让城市居民追求山村自然生活质量的趣味,农场提供订制农田业务服务,客户在网上订购农田后,可以到农田亲自种植和管理,也可以让农场工作人员代为打理,让生活单一的人们收获有机蔬果的同时,还能体验不一样的田园生活。目前,已接待了黄石师范大学等多批学校、单位来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每逢春夏、秋收季节,订购农田的客户和前来观光、参加播种收割的客人络绎不绝。另一方面,继续传承红色文化。岩河岭村“两委”对 “农业学大寨”时期的文化遗址进行修葺保护,深刻挖掘“大寨文化”,建造了“大寨精神”纪念馆,为刘邓大军中因伤在此断后牺牲的三名无名烈士修缮烈士墓。”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岩河岭村红色教育基地,向来访的师生、游客、党员干部们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加强党性教育,让他们追忆党的成长历程,感悟今日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