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大棚里的春天

近年来,孔家坊乡坚持生态优先,依托绿水青山,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不断延展生态价值、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综合优势。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位在英山待了近十年的外地人的心愿故事,通过他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现代生态农业带来的变化。

新春走基层,观众朋友,我现在在孔家坊乡四顾墩村现代农业集约化育苗科技园内,在我身后一颗颗鲜红饱满的西红柿正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户们正在进行疏叶处理,对成熟的果实进行采摘。

初春时节,走进刚建成的现代农业集约化育苗科技园的大棚内,棚外寒意袭人,棚内温暖如春,一排排瓜果蔬菜排列整齐有序,帮工的村民们正忙着采摘红彤彤的果实,而站在一旁负责种植的程栋梁也难掩心中的喜悦。

神峰山庄闻中塆基地负责人程栋梁说,“我们开始发展生态农业的时候,大棚是竹子的,到现在的钢架大棚,条件越来越好了,档次越来越高了,很多蔬菜能够全年生产,冬天可以升温,夏天可以降温。”

今年54岁的程栋梁是湖北麻城人,2013年受神峰山庄邀请来到英山负责蔬菜种植基地管理,虽然不是本地人,但他怀抱对生态农业的憧憬来到英山,从基地的规划到建设生产,这一干就是十年。

神峰山庄闻中塆基地负责人程栋梁说,“到神峰山庄之后就开始建基地,根据需求来生产,之前收入一年只有五六万,现在一年大概有二三十万。”

跟着老程来到他起早摸黑的基地,每天清晨,老程与妻子李启兰早早的就在基地的宿舍里等候着前来做工的村民,简陋的房间就是夫妻俩生活起居的地方,乍一看,墙上一排排文字尤其醒目、引人注意。

神峰山庄闻中塆基地负责人程栋梁说,“这个是每一个大棚的编号,然后每一个棚里面种的是什么品种,这上面都有标注,这样我在安排工人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

2013年,初来乍到的程栋梁也曾遇到过许多阻力,当地许多村民不相信随处可见的蔬菜反倒成了城里的香馍馍,随着生态农业在当地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到基地跟大家一起劳动摘菜,大家的思想有了明显改观,这也让老程更加坚定了自己认准的事。几年下来,老程的基地从最开始的一个棚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蔬菜种类多达十六七个,最高产出达到了五六千斤,来此务工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孔家坊乡四顾墩村村民周凤兰说,“(早上)七点上班,八个小时,在这里两三年了,一年有一万几千块钱。”

近几年,像程栋梁一样,在孔家坊乡,端起生态农业这碗饭的农户越来越多,依托政府、企业联合推进农旅融合的带动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来了八方游客,丰富有趣的康养休闲体验,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现代生态农业的魅力。

神峰山庄闻中塆基地负责人程栋梁说,“来英山也有十年了,有苦也有乐,当然更多的是收获,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收获都很多。生态农业很有发展的前景,看着大家这么信任我们,我也准备把这个生态农业继续做下去,我相信这个事业能够越走越远、越做越大。”

(融媒体记者:徐伟 李源  段炜  裴小柳  编辑:郑旭  审核: 黄炎  终审:黄学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