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县多措并举,守护好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科普馆内,科普宣教员胡政正在向参观的游客介绍湿地内动植物生长情况。湿地公园现建有湿地科普馆、科普长廊、科普广场、观鸟基地等,每年接待参观人员达2万人次。
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周松涛说:“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成分多样,结构稳定,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园内有维管植物560种,陆生脊椎动物120种。此外,湿地公园内还有鱼类34种、浮游动物42种、底栖动物29种。”
据了解,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现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三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湖北省级保护野生动物43种。
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科普宣教员胡政说:“在2020年我们用监控摄像头第一次拍到了鸳鸯,大约拍摄到了11只,今年2月份我们又在户外拍摄到了70-80只,数量明显增多,当时心情非常激动。”
为了加强湿地水资源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力度,湿地公园投资200多万,建立覆盖全域的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存储和发布体系的智慧湿地平台,能够实时的监测大气的湿度、温度、气压、降雨量等信息。
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科普宣教员胡政说:“我们的摄像头一共有43个,我们每天都会利用监控摄像头进行巡护,如果观测到鸟类,会直接用摄像头的录像功能录下来。”
近年来,通过保护、修复、治理等举措,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鸟类种类与数量明显增加,保留了原有物种、生物群落,保持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先后荣获“湖北省重要湿地”“湖北省观鸟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周松涛说:“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积极争取国家湿地修复项目,累计修复面积25.87公顷;加强湿地水资源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力度;开展人工巡查巡护监测工作,保证湿地资源不受人为破坏。”
(融媒体记者:徐伟 编辑:蓝洋 审核:黄炎 终审:罗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