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在英山》之重建红二十五军

编者按

中共党史(1921—1949)上卷副页的红军长征路线图上,醒目标注了四支主力红军部队长征的路线,其中一条是从陶家河出发,经过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最终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为缅怀先烈,赓续红色血脉,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英山县陶家河乡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前的集结地,被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范畴。2022年,英山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的部署动工建设英山园区。2023年,英山县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将高度关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建设的进程,在“英山史志”公众号开辟《红二十五军在英山》专栏,讲述红二十五军在长征前的故事。

第四十五期

重建红二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诞生并成长起来、经过长征考验的一支英雄军队,是中国工农红军四大主力中的一支。红二十五军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麾下的一支劲旅,从1931年10月到1934年11月,驰骋战斗在鄂豫皖边区,作战勇猛、战功赫赫、屡创奇迹,享有“百将之师”的美誉。1934年9月,历尽磨难、九死一生的红二十五军集结英山陶家河,历时46天,完成长征前的政治准备、组织准备、军事准备,在鄂豫皖留下最后一块根据地,播下红二十八军的种子。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冲破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光辉旗帜,踏上长征之路,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胜利完成长征,成为中国工农红军4支长征队伍中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被称为“长征先锋”。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与红四方面军、红二十八军共同缔造了大别山精神,长征途中创造独具特色的红二十五军长征精神。红二十五军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效果图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别山,是一座红色的山、革命的山,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所在,红二十五军就诞生在这里。

1932年,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主力在鄂豫皖中央分局的领导下取得了鄂豫皖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以张国焘为首的鄂豫皖中央分局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味夸大红军胜利和敌人失败的程度,无视国民党军加紧部署第四次“围剿”的现实。在红四方面军连续作战,急需休整的时候,未能听取正确意见,作出南下围攻麻城,威逼武汉的错误决定。这种完全脱离客观实际,急于求成的“左”倾冒险主义导致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鄂豫皖红军从主动变为被动,部队战斗力遭受严重削弱。霍邱保卫战,红二十五军军长邝继勋身负重伤,军部、教导团、县独立团干部战士,以及县委机关、县赤卫大队10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1000多名县赤卫队队员、苏维埃工作人员被俘。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和七十五师二二五团受到重创。七里坪战斗在求胜无望的情况下,不得不匆忙撤出;河口之战,红二十五军第二任军长蔡申熙壮烈牺牲。

1932年9月,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省党、政、军机关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到皖西金家寨地区,与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七十五师汇合。鉴于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减员较大,红四方面军总部撤销第七十四师和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部队分别编入红四方面军各主力师。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调整作战计划,以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为先锋南下英山,后因未能实现战略目的,不得已向西撤退。红二十七师师长徐海东率七十九团担负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师长廖荣坤指挥二二三、二二四团及霍邱地方武装配合掩护主力撤退。

10月2日,红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和英山独立团十三团、霍山独立团、五星县独立团等地方武装,按上级指示在英山县金家铺成立红二十七军。军长刘士奇,政治委员郭述申,副军长吴保才,政治部主任江求顺,下辖第七十九师、八十一师,全军合计4500人。

红二十七军在军长刘士奇、政治委员郭述申的领导下,采取从内线转向外线的行动方针,以4000余人的兵力掩护了2万多的地方干部、群众和红军伤病员,转战英山、罗田、蕲春、宿松、太湖、潜山、桐城、舒城、霍山、六安、商城、光山等10余县,行程约3000多里,钳制敌人5个师以上的兵力,经历大小战斗数十次,多次打垮敌人的追堵,歼敌近4000人,减轻了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的压力,配合留在根据地红军的反“围剿”斗争,在艰难困苦中,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保存了一支数千人的红军队伍。红二十七军在转战过程中,宣传和发动群众,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争信心。

11月24日,红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团和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的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三、二二四团等五个主力团在黄安七里坪地区会合。25日,驻新集之敌两个团向根据地光山南区郭家河进犯,中共鄂豫皖省委指挥红军五个团的兵力攻击敌军。战斗中因指挥不够统一,激战终日,仅伤敌数百人,自己也伤亡数百人。统一领导和集中指挥的问题,被迫提上议程。

11月底,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黄安檀树岗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3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宣布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组成,新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王平章。原二十七师政治部改为军政治部,第二十七师改编为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徐海东,政治委员戴季英,其第七十九、第八十、第八十一团依次改为第二二〇、第二二一、第二二二团;原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三、二二四团番号不变,师长姚家芳,政治委员高敬亭,另将黄安原独立第一师二团一部编为该师特务营;原红二十五军特务营为军特务营。全军约7000人。

红二十五军的重建对于加强党的领导,统一军事指挥,集中红军力量,坚持武装斗争,结束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根据地武装力量分散和混乱的斗争局面起了重要作用。从此,广大军民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开始了为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而斗争的新阶段。

(来源:英山史志 编辑:刘锦芮 审核:黄炎 终审:段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