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英山的“马脚凉亭”有这样一个典故…

南河镇灵芝村灵芝桥这一带,过去老地名叫“马脚凉亭”,这里真的有座凉亭吗?“马脚”何来呢?据说,这是有来历的......

据民国九年版《英山县志》记载,元顺帝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罗田人)称帝于蕲水,英山屡遭兵祸。元顺帝二十年,陈友谅(沔阳人)弑其主(徐寿辉)自称帝,其后谅党残余舒发明,假称“红头巾”(红巾军)来犯英山,掳夺乡民。是时,英山属辖于明太祖。当地豪杰王子璋、段伯坚(二人为儿女亲家)设计捉拿舒发明,押送至京城,皇帝朱元璋念其功劳,敕赐二人为“义士”,封以主簿官职,二人不愿做官,“坚辞不受”,但接受了“禄米田”和一些银两。

1369年,王段二人用皇帝赐银在族人的帮助下为王段二姓分别建了祠堂和戏台,由于两姓戏台对向而建,又每年正月期间同时唱戏,故有王段二家“对台戏”的说法。

关于王子璋和段伯坚的故事有一段传说。皇帝赐给王段二人官职,二人没有接受,但在赏赐给他们土地时,问他们想要多大范围,用什么方式来测量土地,是选择“高山一望”还是“烈马一跑”。王段二人武功高强,自信胯下宝驹能帮他们圈下更大地盘,于是选择了“烈马一跑”。也许是“命运由天不由己”,二人中的一匹马在马脚凉亭处失了前蹄,折断了马脚。

跑马圈地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他们觉得是天意难违,于是在折马脚处修了一座凉亭,以示纪念,二来也供过往客商路人歇歇脚,算是办件善事,于是就有了“马脚凉亭”。南河当地还有“上马石”、“下马石”等地名,也一直沿用至今,侧面印证了这个故事。

“马脚”故事虽然发生于600多年前,但凉亭一直存在至解放初期,这之间肯定有过修复和更换。英山县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属于安徽六安州管辖,马脚凉亭这里是黄石、浠水一带到六安的交通驿道,凉亭旁边有一些茶亭酒馆做过往客商的生意,后期的马脚凉亭上撰有一副楹联:“三楚远来肩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尝”,由于这副楹联对仗工整,且富有人情味和烟火气息,便在民间流传至今。

(通讯员:段胜保 王优  编辑:胡焯雄  审核:段冕  终审:罗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