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朝立的故事

在南宋的威淳六年(即公元 1270 年),宋度宗赵祺准奏,割罗田以东的直河乡设英山县,并下旨(今南镇瓦寺前村人)段朝立为英山首任知县。段朝立何许人也,又为何被皇上相中任英山首任知县呢?这还得怪段朝立自已。

一封奏折的故事

段朝立自幼好学,因聪颖过人,其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上了大学。这样,朝立不但善读能文,还很有才略。他中举后,被朝廷任委沿江制置使。沿江制置使是一个什么官员呢,是掌管和筹划一地军事事务的职务,其职务可能比现在的地、市级人武部主要官员的职务还要大。在一次的回乡探视父母亲中,听观察大人诉说当地盗贼蜂起,民不聊生,世风日下,朝立听后心中十分的难过,认为自已虽然是朝廷命官员,怎么家乡百姓如此受苦,而又不能为其分忧呢!他想,现官不如现管,我是鞭长莫及啊!因此,段朝立即向朝廷奏本,奏折上一是呈述家乡的情况,二是辞职回乡待奉父母双亲,谁知道这本奏折呈到皇上的龙案之后,宋度宗准奏朝立回乡,但不准朝立隐退乡间做逸士,而且命段朝立任英山县首任知县,让他掌管新设立的山区小县这一方天下,造福于民,段朝立想,原本想回乡做一名闲事不管,问事不知的清闲之士,没想到意弄到一顶日夜操劳,新起炉搭灶的七品县令的乌纱帽。官小了许多还不谈,这万事开头难的差事倒压上了肩头。

选县址的故事

段朝立任英山县知县的每一件大事就是选县址,县址的所在地必须是一块风水宝地,不但要依山傍水,而且还得龙脉的根基深远雄厚,才能使生活在这一方水土上的人们,享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好日子。为了选好这块风水宝地,段朝立知县轻袋便服至南河的二份塆,瓦前寺,东河的杨柳塆、雷家店、西河的冯家畈和金家铺,一看山看水看地形,二是将质的土在同样的天气里用秆称,看哪地土的份量重。其结果跑东跑西,称来称去还只有鸡鸣山下的土比其它几地的同质同份量的土要重二两八钱。朝立高兴了,认为这是一方厚土,重二两八钱也是好兆头,二是顺,八是发,好!好!好!于是乎,段知县登上鸡鸣山顶,举目四望,好一番感慨,这黄鹰山之北的来脉雄厚,从天堂寨向东延脉冲至西界岭,从西界岭又迴向南有娄子石,再从娄子石南脉而下至鸡鸣山,鸡鸣山之东是莲花山,西边是香炉山,香炉对莲花,妙!观世音菩萨宝座不就是莲花吗!可见这是一方佛地(福)!再视,从娄子石东西两条大河向向南直下,但到了鸡鸣山山下不远南冲畈处汇合,清亮的两河之水如两条玉带将鸡鸣山的佛地环住,那么,天堂寨下的天地之灵气在这里汇蕴,在这建设县衙是再好不过了。于是,段朝立又向宋度宗呈奏折,望皇上批拔银两,在鸡鸣山下建了县城。从此,英山县在中华大地上就这样扬名了。

张保良根据田海《风情万古流》一书部份资料改编整理

(来源:英山县文化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