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加快绿色崛起】《红二十五军 长征精神追寻之旅》之三:湖北省郧西县

《红二十五军 长征精神追寻之旅》今天为您播出的是湖北省郧西县。

主持人:追寻之旅,我们来到湖北省的郧西县,这里就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郧西段,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二十五军,挥师秦岭汉水间,在郧西县成立了革命根据地,从此,薪火在这片热土上形成了燎原之势。

1934年11月16日,在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红二十五军2980余人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西征。由于在桐柏山区、伏牛山区难以立足,红军被迫长驱900多公里,于12月上旬到达陕南商洛地区。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洛南庾家河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提出了创建鄂豫陕新苏区的任务,同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建为中共鄂豫陕省委。月底,红二十五军挥师南下,于1935年1月转移到湖北郧西县地区,开辟了郧西、镇安、山阳、旬阳四县边区。

1935年2月19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鄂陕交界的郧西召开“郧西会议”,明确就地创建根据地,并提出了“大量扩大红军,建立地方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战略目标。

为了扩大部队,红二十五军一边坚持军事斗争,一边放手发动群众。在郧西县档案馆,至今珍藏着一张80多年前的《什么是红军》的红色传单。这张476字的传单上用大白话写着:“红军里面的人,都是工人、农民、贫民、士兵出身,所以他们能代表穷人的利益”“红军与穷人关系特别亲”。之后,《关于商业政策问题》《民族政策》等布告相继印制。其中,在《告国民党士兵书》发布后不久,国民党陕军警备第一旅的一个连就投诚参加了红军。

1935年7月,得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汇合后准备北上的消息后,红二十五军连忙赶到陕北接应,成为最早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被毛泽东后来称赞是“乃偶然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

由孤军成为劲旅、由偏师成为先锋。1934年至1935年,红二十五军在郧西边战斗、边宣传、边壮大,部队发展到3700多人。同时成立了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10个区46个乡340个村级政权,人口近50万,初步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创建的唯一一块根据地。

(融媒体记者:徐伟 杨溢 编辑:刘锦芮 审核:黄炎 终审:石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