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玩转多彩课程 在寓教于“研”中传承多元文化

近年来,我县依托当地红色革命教育、绿色生态体验、古色文化传承等特色研学资源,整合开发出多元多彩的研学线路和课程,让师生们在寓教于“研”中体验、感悟、传承多元文化,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12月11日,在草盘地镇英草堂药业公司内迎来了一批满眼好奇的小客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认真参观天麻、茯苓等特色中药材,在仔细观察、专注记录的同时,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提问时不时引得大家哄堂大笑,零距离的接触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县长冲中学三门河校区学生谭凯文:刚刚我们一起去看了茯苓,看了它切皮之后的样子和没切在土里面的样子,没想到这个在土里的疙瘩就是这个样子。

不仅仅是特色产业研学,近年来,我县依托当红色资源、生态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等,不断进行挖掘梳理,深入做好研学文章,相继开发了红色革命教育、绿色生态体验、传统文化传承等为主的多元化研学线路,并采取区域集中整合、一体化运作等办法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实现了研学“游”变研学“优”。

今年以来,我县将新建成的毕昇纪念园纳入研学目的地,设置了国学拜师礼、活字印刷、茶艺以及活字积木等多种体验式的特色研学课程,学生们在实地了解体验活字印刷等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弘扬毕昇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动力和热情。

县长冲中学三门河校区学生吴焰:我们之前都是在课本上学习到了四大发明,今天可以到现场来真正感受到了四大发明的文化魅力。

县长冲中学三门河校区副校长周强:英山的研学活动很具有特色,像今天的毕昇文化园就是古文化,还有我们长征文化园的红色和生态文化的绿色文化,都充分利用了英山的资源让学生研学旅游,走出刻板,亲近大自然,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距离毕昇纪念园仅几公里外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内,作为湖北首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今年11月开园后,园区也迅速投入到研学基地的建设使用中来,先后规划设计了红色项目“支援前线”、“战地救护”、“编草鞋”等红色文化特色研学课程,目前已成为了县内外研学活动的热门打卡地。

县理工中专2209班学生汪鑫辉:我觉得编草鞋是我在这次旅行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当年红军战士们就是穿着这样的草鞋翻雪山、过草地,我觉得红军战士非常不容易,在艰苦的条件下能有这样伟大的精神,实在让我敬佩。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研学教官刘盼:我们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所有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教练的口令进行。在研学过程中,我们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研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体验到我们的长征精神的伟大。

为了让研学课程类别更加丰富,依据不同年龄段、不同节点分别设计了各富特色的研学课程,有立足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走长征路远足活动”“清明祭英烈实践活动”“红色感恩励志体验活动”课程;有立足绿色生态资源开发的“大别山生态环保实践行动”“体验采茶制茶品茶”“农耕种植生产实践”等课程;还有立足厚重的文化底蕴开发的“活字印刷参与体验”“争当小学士小作家”“省级非遗项目英山缠花手工制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课程。

截至目前,全县已经挂牌成立研学基地8个,即将审批授牌的有4个。其中,有省级基地3个、市级4个。这些特色研学基地落成和研学课程的逐步丰富,实现了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让英山的长征、毕昇、岩河岭、凤凰琴等精神在沉浸式情景体验中入脑入心。

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段学农:通过特色研学实践体验活动,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培养学生阳光向上的优良品格,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育人成效。

(融媒体记者:罗春生 徐伟 段炜 编辑:胡共鸣 审核:段冕 审核:黄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