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已经涂上“防冻液”的猕猴桃,英山县石头咀镇大屋冲村猕猴桃产业大户余伟生不禁举起手机,拍摄起一张张照片。在数九隆冬时节,湖北省农科院的猕猴桃专家,来到村里,为猕猴桃安全越冬支招。大屋冲村党支部书记表示,今年猕猴桃实现大丰收,期盼这样的年景接连而来。一直以来,英山县石头咀镇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思路,在“净起来”上发力、在“美起来”上做文章,让“旧”村庄焕发新活力。
石头咀镇后花园小镇前景 (曹志刚 摄)
强化党建引领 雕塑乡村新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大屋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面,有一排货架,大米、面粉、洗衣粉、拖把等日常用品,摆放架上琳琅满目。“这些货物不是用钱买得到的,而是通过平时做好事、做公益获取积分来兑换。”一旁的村干部介绍说。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每个季度兑换一次,如今大屋冲村实现了大家争先恐后做好事的全新气象。“小积分”推动“大治理”,“小积分”带来“大平安”,这里形成了“党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的乡村文明新风发展机制。
说起乡风文明,石头咀镇武显庙村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武显庙村位于“西河十八湾”景区源头,201省道贯穿全境,背靠青山,面临碧水。该村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深入挖掘富有传统特色的“采莲船”传统文化,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举办道德讲堂活动,弘扬道德模范事迹,积极培养淳朴善良、团结互助的乡村美德风尚,同时,该村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环境整治,优化村落布局,美化公共空间,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的武显庙,辖区内“环境优”,河道内“生态美”,广场上“人气旺”,全村境内呈现了“景美、河畅、水清、岸绿”的美丽画卷。
只有村庄变美丽、乡风变文明,乡村振兴才能够提速、增效。在石头咀镇的41个村,近年来都从这个方面着手,大力度抓文明建设、大手笔搞文明创建、大幅度比文明气场,一时间全镇呈现出爱文明、学文明、崇文明的喜人局面。
石头咀镇武显庙村文体广场 (曹志刚 摄)
完善基础设施 引领乡村建设
杜家山村是石头咀镇最偏远的村庄之一,地处英山、罗田两县交界的火炉尖山脉间,距镇区20公里,全村810人散居在21个自然村落里。行路难、出门难自始至终困扰着村民。2022年以来,这个村抢抓机遇、积极争取,赢得修建“四好农村路”的项目。经过几番战天斗地,一条宽阔的进村公路修通了,接着又一鼓作气连接到罗田县的“罗九公路”。路通了,昔日沉寂的山村也热闹起来,随着过往车辆的增多,杜家山村这个山头村也因此成为路边村、口子村、网红村了。
位处石头咀镇最南端的老屋塆村村口西河边上,矗立着一块“天堂之水”的石碑。置身这里,耳听河水汇聚发出的轰鸣,目睹绿野平畴一片葱茏,仿佛天堂一般的景象。然而,几年前,由于灌溉不便,河两岸的土地不少被荒芜,农民不得不外出务工求生活。农民的疾苦,农民的愁盼,在2022年冬天得以解决。一道造型优美、功能完备的大型拦河坝建成,看到汩汩的河水随着沟渠流淌,老屋塆村村民付孝舟眼角盈满激动的泪珠,“大家的美梦成真了,老屋塆大畈、桂花塆大畈,以及河对岸的付家山大畈,改造成为农村的‘当家大畈’!”
修好一条路、建好一处田,搞活一方土地;推进安全饮水、通信网络,激活一方百姓;除此之外,还有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土地整理、路域整治、厕所革命等,进行得如火如荼。全镇41个村,村村有“战场”、处处有“战绩”,蒸蒸日上的基础设施,正引领乡村建设朝着和美方向迈进。
西河水域老屋湾段拦河坝 (曹志刚 摄)
发展特色产业 夯实美丽乡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大屋冲村的猕猴桃产业,是继茶叶、中药材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2018年,在湖北大学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发展22亩猕猴桃,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成功挂果,因为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添加膨大素,果子口感好质地优,很是俏销。
为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2021年工作队又帮助村里发展30亩,继而完善基地的各项配套设施,一个既具时代气息,又有传统底蕴的猕猴桃产业园,有力支撑起村民的发展梦。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策划,创新销售方式,果品不但俏销当地市场,还远销到武汉、天津、深圳等大城市。年关将至,村里开发的猕猴桃酒即将上市,目前已有不少客户前来预购。
依托土地、气候资源优势,引进企业带动,规模化发展药材产业,是石头咀镇付家山村、水口村、板桥畈村和杜家山村的有益尝试。2023年,湖北皖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这里,流转4个村共2000亩土地,种植白芷、防风、元参等周期短、风险小的中药材。
仅付家山村就种植了450亩。在“村党支部+企业+农户”和“企业+土地流转+劳务”等两个链条模式下,展开运作并产生效益。村民闻献常把土地流转出来,腾出身手专门到产业基地务工,加上土地流转金,一年下来竟有30000多元的收入。
石头咀镇大屋冲村猕猴桃基地剪影 (曹志刚 摄)
现在,石头咀镇的茶叶、中药材、小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实现蓬勃红火,产销两旺。并以此为出发点和切入点,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形成乡村有美丽“面子”的同时,还有厚实的“里子”。
(通讯员:曹志刚 余志敏 刘杨 编辑:刘锦芮 审核: 终审: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