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一杯家乡茶

我的家乡在大别山下的一个小山村,从学会吃饭起,就开始喝茶,家乡茶味如同方言一样深入血液和骨髓当中。记忆的深处,母亲抓起一撮茶叶,放进铁丝双耳的茶壶里,用铁锅里刚烧开的水冲泡。叶片沉入壶底,茶汤透亮、香气扑鼻,喝到嘴里有种清凉的苦涩,之后又隐隐泛起一股甘甜。

大别山最高海拔1700多米,东西绵延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横跨鄂豫皖三省交界。“大别山中出好茶”已成为大江南北茶客的共识,信阳毛尖、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英山云雾都出自这座山中。同时,大别山也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河南信阳、安徽六安水流向北,家乡湖北英山水流向南边的长江。

这些年,随着山里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家乡的茶叶也辗转到了全国各地。这些走出去的人一头连着北上广等大城市,一头连着大山深处村寨。他乡和故乡交织而成的时空中,总有一股淡淡的乡愁氤氲很多生活城里人心里头。少年生长在乡下,眼前打拼在城里,乡下有年迈的父母、城里有奋斗的希望。一部当代中国的“双城记”带来无尽乡愁。随便捡个周末、邀上三五个好友、烧一壶滚烫的开水、冲泡上春日伴有家乡兰草花香的茶叶,儿时的记忆、温热的话语便随着茶香四溢开来……

“难忘日间禾苗香,最忆夜半月如霜。斜晖脉脉千村照,黄水悠悠万里长。念少时,想亲娘,此心安处是吾乡。”“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对很多人来说,人生的路径并非归去来兮的田园诗,更像是进退失据、左右为难的岔路口。大有大的痛楚,小有小的痛处。举棋不定的“双城记”,诉说着无数个体的乡愁。

远行的人常常是孤独的,但那孤独并非就是苦痛。有一杯家乡茶在手,即便那种散发漂白粉味道的开水冲泡过,仍象父母亲人陪伴在身边,抚慰着疲惫的心灵。家乡茶,也许没有西湖龙井那样“色绿、香郁、味甘、形美”;也没有安溪铁观音那样“色泽绿润、香气幽雅、滋味醇厚”;更没有普洱茶那样“橙黄浓厚、香气高锐、经久耐泡”;也无法与早已跻身中国十大名茶的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相提并论。家乡茶,既没有贵妇人的雍容华贵,也没有大家闺秀的风姿绰约,甚至也没有小家碧玉的玲珑秀美,她就是乡土味十足的村姑,犹如沈从文笔下的“翠翠”那样温柔善良、自然纯朴。在我看来,唯有这土得掉渣的故乡茶才饱含着自己熟悉的那片青山绿水的气息和身影。老人用种茶换来的钱供我们吃饭穿衣,供读书上学。在异乡沸水的冲泡茶杯里飘散着一种淡淡的乡愁,能让自己于细品中体味到茶园里的亲人们的忙碌与辛苦。

大别山人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茶的陪伴,就连在订亲时有“媒茶”,在迎亲时要“摆茶”,在婚礼上有“敬茶”。在“三朝”后有“谢茶”。尽管沐浴手足之情的日子似乎总是显得很短暂,春节假期后返城前告别时,亲人们总是将自家养的黑猪肉、土鸡蛋、自家腌制的特产让远行的人塞满行囊,但离开家乡的人最不愿忘记的仍然是家乡的茶叶。

采摘、炒青、杀青、烘干,家乡茶尽管出自不同人的手,制作手法各有不同,甘甜苦涩、色香形态各有差异,但仍似亲人之间具有血缘关系一样存在着诸多的相同。这种高海拔、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饮品,每每茶香飘逸,总是让人心旷神怡。

有人说远行的人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感受。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平淡的生命当中心可以静下来,但茶却总有滋味。

有人预言,到21世纪末人类将成为一个完全生活在城市里的物种。如果我们注定都要在城市,那么在这一个文明历程中,能否安顿好故乡、能记得住的乡愁,只有家乡的味道。

最美还是家乡茶!

(作者:程勇     图片摄影:方洁    编辑:万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