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多彩旅游路 绘就乡村最美画卷

在英山,一条高速、一条国道、六条省道,纵横在山水之间,交错在阡陌田野,串联起“山水林田湖、城镇乡村景”,赋予了英山经济发展新动能。

以“路”为笔  擘画美丽公路风景线

沿着东河岸线一路延伸的环城一级公路、红英线、小白线全长75.397公里,起于英山县红山镇,止于鄂皖交界处桃花冲林场小岐岭,途经红山、杨柳湾、雷家店、草盘地、陶家河5个乡镇以及1个国有林场。近年来,英山县以S222小白线为突破口,分阶段分层次实施“美丽国省道”创建。

秉承人民至上理念,以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为目标,县交通公路部门高质统筹、高效推进,各级乡镇党委、政府高点定位、高度协同,勠力同心,全面掀起S222小白线全线示范创建热潮,全面实现“路域美”“设施美”“环境美”“服务美”通行环境。

公路+服务  让群众出行更便捷

美丽公路与共同缔造幸福生活同频共振。英山县交通公路部门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和沿线乡镇的重视支持,以“美丽国省道”创建为主线,深度融合和美乡村建设,积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交通牵头、部门联动、乡镇协同”的创建机制,前期已投入3178万元资金创建美丽国省道。全力推进S222小白线沿线边沟路肩、交安设施、桥梁养护、公路绿化等精细化提升,利用公路两侧边角地、荒废场地增设景观小品10余处,充分展示地域文化、公路文化,与环境有机融合。沿途打造提升4个公路管理站,建成杨柳、东汤河2个交通驿站,施家湖、黄栗树、河口、牛岭、伍桂5个停车区、观景台,改善群众交通出行体验。采用“融景”“借景”“引景”手法,将山水、茶园、村庄等景观巧妙呈现,既为乡村添景增色,又为游客打造了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美丽实景。

沿着S222小白线一路前行,青山如黛,碧水荡漾,繁花似锦,黑色的柏油路随着东河岸线蜿蜒迭起,如虹大道串联起广袤城乡,从通到美,实现美丽样板蝶变升级;从美到富,不断拓宽乡村振兴快车道,阔步迈向“旅游+产业”的美丽公路经济带。

美丽公路+旅游  乡村振兴富民路

驻足观景台和停车区,公路让心静下来,步伐慢下来。沿线桃花冲、篓子石、天马寨、茶叶谷、岩河岭家庭农场等景点、景区步入世人眼帘,一路看尽红绿相映美丽新画卷,美丽公路助力英山全域旅游遍地开花。小白线沿线景区年游客达30万余人次,仅桃花溪避暑小镇今年就吸引来自各地景游客23.2万人次,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真正成为串联起生态产业、和美乡村、休闲康养的经济纽带。      

美丽公路+产业  乡村振兴先行路

“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一条乡村振兴先行路成为推动县域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S222小白线依托特色资源,有力地推动沿线乡镇以“茶”“药”“菌”为主导产业,打造了茶旅融合、生态和谐的旅游新景点,团黄贡茶、金雷茶业等特色农业企业依路而建,带动10万茶农、增收致富;绿欣源、英草堂等企业依托当地中药材资源进行中药材精深加工,带动周边农民发展中药材2.6万亩,天麻、苍术、茯苓、桔梗等地标优品香飘四方。不仅如此,畅美公路引进企业的格局也徐徐打开。湖北辉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落户施家湖村,投产后就安置了70多名富余劳动力圆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公司生产的运动休闲鞋也通过小白线走出英山,流向全国,进而出口欧洲。

美丽公路+文化  乡村振兴人文路

文化绘大道,一路读英山,一条乡村振兴人文路成为英山最靓丽的名片。沿着S222小白线红二十八军纪念馆、毕昇纪念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一路追寻着红色遗迹,传承着“长征精神”“毕昇精神”“岩河岭精神”“凤凰琴精神”,也使“布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历史人文流传至今;极具特色的英山黄梅戏文化也经由这条路传唱四方。

一条条美丽公路化作自然风景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人文历史线,激活一个个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英山将持续推进“美丽国省道”建设,最大限度激发“美丽公路+”活力,用精心、精进、精致,奋力谱写新时代英山公路发展新篇章。

(通讯员:王丽娟 朱醒民 编辑:蓝洋 审核:段冕 终审:黄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