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文旅融合精彩“出圈”

近年来,我县巩固深化全域旅游,全面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推进多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毕昇纪念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等重点项目精彩“出圈”,文旅融合焕发新生机,全县文化事业亮点纷呈,全域大文旅格局基本形成,为促进英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硬支撑。

走进毕昇纪念园,映入眼帘的场景让人耳目一新,白墙灰瓦的建筑风格凸显了工匠精神的严谨和精益求精。在纪念馆内,县实验中学思源校区的学生们正在这里开展研学活动,他们身着学子服,认真的聆听讲解员讲述毕昇传奇的一生,近距离感受毕昇精神与四大发明的卓越魅力。

县实验中学思源校区教师 付真:文化传承要从青少年抓起,我们组织学生到纪念园来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毕昇从布衣草根如何一步一步的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代巨匠。同时要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这种文化自信,能够学习这种创新精神,为我们英山而自豪。

去年9月,毕昇纪念园正式挂牌列入英山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将研学实践教育与浓厚的毕昇文化相结合,让学生们在研学中认识毕昇,了解传统文化,在学中成长成才。来自县内外的一批批的研学团队前来学习毕昇文化,这也让生活在伍桂墩村的王前盛老人深有感触。

草盘地镇伍桂墩村村民 王前盛:我今年八十岁了,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毕昇纪念园建起来以后,对我们伍桂墩村人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我们作为毕昇的后代,感到自豪,这么多学生来这里参观,作为我来说我感到很高兴,我们本村的人脸上有光,非常的高兴。

毕昇纪念园的建成为我县建设华中文旅康养核心区提供重要支撑,成为了我县的文化地标、对外文化宣传交流的重要载体。

而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这几天也是热闹非凡,来自县理工中专的学生们在这里开展红色研学,他们“重走长征路”宣誓发言,并参观红二十五军长征集结地历史步道、红二十五军在英山革命陈列展览等地,实地感受红色文化。

学生:我们参观了革命教育基地,重温了革命先烈的伟大成就,同时还参与了各项兴趣活动,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们要以充满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学生:这次研学活动非常有意义,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红色精神的伟大和深远影响。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自去年11月1日开园以来,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预约团队600多个,接待人数达2万余名,党员干部1万余人,研学团队20多个来这里踏寻红色足迹、感受红色文化。同时,省、市各部门都结合职能职责为英山园区建设提供支持与帮助,将各个教育基地落户在园区,全国各地红色研学团队都慕名而来。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工作人员 瞿卉:园区依托黄冈市英山县陶家河乡当地现有的革命遗迹和革命建筑通过长征步道情景体验与革命遗址遗迹的参观瞻仰等深入挖掘红二十五军长征的革命内涵和价值,并与乡土文化、乡村发展深度融合,体现国家标准、湖北气质、英山特色。

村民:我们陶家河乡红色文化越来越浓厚,作为陶家河乡的居民,非常自豪。

毕昇纪念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如今的火爆“出圈”,极大地宣传了我县的文化名片。为了进一步提升英山文化影响力,今年,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创建中国文学之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强县,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为英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我县将持续推进毕昇纪念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后续建设和转化利用工作,争取毕昇纪念园创建4A级景区获得成功,进一步完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深化内部展陈,打造成红色旅游新地标;突出景城共建,深化“一河两岸”景观提档升级,实施“一山”(鸡鸣山)、一水(绕城河)、一城(温泉城区),“绿化、亮化、净化”行动,打造一座文化旅游城;持续发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建设一批精品民宿,打造一批康养产品,推出一批精品线路,挖掘一批特色美食,引进一批强链补链康养产业项目;加大文旅产业市场培育力度,推动一批文旅企业进规入限,壮大文旅产业规模。

与此同时,我县托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产、好区位,在各节点积极融入文化元素。多彩旅游路凸显“长征红、毕昇黄、生态绿、温泉蓝”的定位,通过植入文化符号、创作文创产品,推动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擦亮红色、绿色、古色三张名片,构建“一区四带”旅游康养发展格局,温泉城区温泉养生度假区、北部生态休闲旅游带、西河十八湾乡村休闲旅游带、东河百里秀人文风情旅游带、南河水乡风情旅游带已基本成形; 以“全域旅游 康养英山”为发展定位,以文化振兴为引领、以乡村旅游为支撑,探索走出了一条兴文惠民生、强旅助振兴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融媒体记者:熊豪 段炜 刘聪 叶知洲 编辑:杜典锋  审核:段冕  终审: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