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了,广场有了,环境也变了,荷包也比以前鼓了,村里大变样了……近日,走进英山草盘地镇星光村,村民们说起村里的变化,语言朴素,脸上却透露出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星光村把提升环境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文明新风作为重点,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青山绿水之间,一个美丽的小村落悄悄绽放“星光”。
道路硬化 便利了交通
星光村位于草盘地镇西北角,版图面积约1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650米。下辖13个村民小组,全村411户1398人。
星光村地理位置偏僻,地域辽阔,人居稀散,集体经济薄弱,设施落后,多年未通水泥路,去一次镇区需要两三个小时。冰雪天气时,整个村庄“与世隔绝”。
要致富先修路,这虽然是村“两委”的共识,但无奈村级版图面积大,想修通村通组公路,难!
“虽然难,但我们不会因为难就不做。”村支书黄立明说。向上争取项目、动员村民自筹,发动在外能人肖劲松为村里捐资,2011年至2018年,村里陆续修通了三十多公里的水泥路。
如今,全村通组主干线已全部覆盖,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村里千余名群众往来镇区的时间缩短至半个多小时。
路修通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山上的特产不仅在镇区有了销售点,还远销县城甚至武汉等大城市,群众的荷包也慢慢鼓了起来。
“从前从我们村到镇里去要翻山越岭,走十几里的山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好了,公路修到了家门口,从村候车点坐车不仅可以直达镇区还可以去县城。”星光村留守老人黄老汉高兴地说。
2019年,村“两委”动员村民和本村在外能人集资安装200盏路灯,实现了组组亮化,为村民夜间出行提高安全保障。同时,该村新建了文化舞台和文化长廊,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环境整治 美了乡村
花木掩映下,一条平坦宽阔的道路,一排排的新房散落在村子各处,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不少村民利用门前屋后闲置土地围起了栅栏种上了花木和蔬菜。
星光村13组的村庄整治,是整个村开展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无论是村民的房前屋后,还是通塆公路上,见不到任何的垃圾。
这种洁净是“由内而外”形成的。村“两委”带着村民代表、小组长外出学习村庄环境的先进经验,让村民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回村后,村“两委”制定村规民约,推进村庄整治,黄立明说:“县里的创卫成立了十大网格的模式,我们村里利用乡村整治,也借鉴这种方法,我们成立了5个片区,我们就利用党员、群众代表、组长来带头建设、带头拆除,通过片区评比,推动整治。”
“过去我们这个塆落牛栏猪圈厕所遍地都是,气味难闻,现在通过这样的整治,环境变好了,我们老百姓心情愉快了。”村民黄开炯说。
如今,在星光各个村落,过去“脏、乱、差”的农村形象已难觅踪迹,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整洁的乡村新画卷。
产业发展 富了村民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美化了环境,更重要是要让“滚滚财源”流入众多的乡村百姓家。
星光村产业主要以苍术、天麻、厚朴等药材和茶叶为主。药材面积1500亩,茶叶面积550亩。
2015年,该村能人黄劲松和肖著良回到村里投资800多万元,创建了威远林果家庭农场,主要种植红枫和厚朴。2019年,带动了贫困户务工3000人次,贫困户用工40多万元。
村民黄水存高兴地说:“我在这里做工,一天能有120元的收入,在农闲时期能补贴家用,比以前收入高多了。”
该村13组发展的苗木基地,有100多亩,有7、8个品种,以桂花、茶花、紫薇为主的经济果林木,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既能创收,又能美化环境。
像这种产业基地,该村2019年新发展就有5片,100多亩的山桐子基地,460亩的厚朴基地,50亩的油茶基地以及100多亩草本药材基地,这些产业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道路宽了,环境美了,2019年星光村发展了多家民宿,以民宿带动旅游,建设“旅游+生态”村。
整治一片塆落,发展一片产业。如今,星光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路上散发着熠熠星光。
(图文:何骥 冯际洲 编辑:毕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