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自从迈入7月,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闷热的日子正式来临。面对这样的夏日高温,一个平均气温维持在20℃的魅力之城英山,成为游客优选的“宜居之地”。英山的宜居和乐居藏在走过的每一寸土地、看见的每一处风景、遇见的每一个人中,走进英山,触摸这座城市的宜人“恒温”。
英山的恒温20℃,源于自然之美,更源于风物之美。景与城、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美美与共,城市才能别具情怀。近年来,英山县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全面吹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以山体、河流、森林等为重点抓生态修复,形成以白莲河水库综合治理和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以城市绿化改造、城市色彩协调等为重点抓城市修补,实现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95%,建成了一河两岸特色休闲带,形成了“一河穿五桥,两岸连八园”慢行系统。唯有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市与自然相得益彰,“温度”才能更宜人。
英山是恒温20℃,回望历史的温度,刚刚好,温热的历史文脉中带着丝丝缕缕的凉,让人们一伸手就可触摸到思想的脉动。英山人文底蕴深厚,毕昇文化、黄梅戏文化、茶文化、大别山民俗文化在此汇集交融,成为英山特色文化名片。英山注重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以建设毕昇纪念园为抓手,打造英山历史文化“主地标”。推动文化惠民,举办“弘扬传统文化 · 同‘话’多彩英山”三句半表演大赛,引导群众用生活化、艺术化的手法和视角,讲述自己心中的“英山故事”,营造文化热潮。英山用一个个有力的举措,一次次创新的探索,让城市的文化发展愈发风姿绰约,让城市的文化温度更加“宜人”。
城市“恒温”核心在人。不论是风物还是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人,城市的“温度”是由城市里的人来决定的。相对一线热点旅游城市,小城其影响力、市场体量、资源禀赋虽有差距,但小城其实并不‘小’,其特有的人情味与诚意的待客之道是其“出圈”的关键。面向未来,英山要抓住当下“反向旅游”的这股东风,在人文关怀、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比拼创意、推陈出新。从小城独特的风土人情出发延伸出有丰度、温度的旅行路径,让更多的人品其鲜活、赏其韵味,在迎合人性、回归本真中形成持久吸引力。
幸福感是英山这座城市恒温20℃的来源,英山的幸福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文化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是人与城市的同频共振。此刻,英山是那么从容自信、和善友好地站在时光的路口,等着你踏歌而来,期待与你携手共赴美好旅程、共谱青春华章。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