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邂逅英山 遇见毕昇”英山县首届网络评论作品创作大赛正式开赛。各路网评大咖齐聚英山,学习探索打造华中地区文旅康养核心区“英山模式”,让更多的人通过“两山”理论践行区传播英山好故事,共话英山好山好水,为英山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也给英山争做华中全域旅游兵注入了思想的“源头活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是英山最大的优势、最大潜力。生态优势赋予了开启英山寻“绿”之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探索“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争当华中全域旅游排头兵,务必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永远在路上的行动自觉,做好绿色生态文章。据悉,英山县已全面吹响生态文明建设号角,建成“国家森林乡村”5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4%以上。绿色已成为英山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两山”理论在英山成势见效。
英山,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在这里,无数革命先烈留下了宝贵的红色遗产。这些红色资源,不仅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需要深入挖掘这些红色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英山的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这里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留下了光辉足迹。红二十五军从这里集结长征,红二十七军在这里组建成立,红二十八军在这里开辟根据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与敌军迂回鏖战,拉开了解放战争大转折的序幕。伴随着中国共产党103年的光辉历程,英山走过了一条赓续红色血脉,加快绿色崛起的奋斗之路、发展之路。
古色古香方显文化底蕴,文化是城市发展中一张靓丽的名片,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赋能添彩。“唐代的天空,宋朝的流水”,这是矛盾文学奖得主、大作家熊召政对家乡的描述;走进毕昇纪念园,可以近距离、沉浸式感受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博大精深和古今传承;“中国文学之乡”创建正酣,多彩旅游路建设多点开花。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禀赋都给英山争创“两山”理论实践基地、争当华中全域旅游排头兵注入了文化力量,形成了古色文化赋能英山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云山万顷千峰秀,碧水三河一脉长。传承千年的古色文化、载入史册的红色文化、独具风情的绿色文化必将给英山争当华中全域旅游排头兵赢得加分项。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余飞(远安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