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首届网络评论作品创作大赛㉟】好生态也要勤吆喝

以评汇智,以论聚力。自“‘邂逅英山·遇见毕昇’——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首届网络评论作品创作大赛启动以来,大赛参与度与日俱增,各类文章佳作频出。全国各地网评大咖通过文字、图片、漫评、音视评等形式,多角度、多层次讲好英山的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产,借力扩圈、借势出圈。此举确实值得各地倡导,不仅为英山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争当华中全域旅游排头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而且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群众自觉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面对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的新变化,英山县委宣传部和荆楚网(湖北日报网)强化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守好政治底线,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长远眼光和品牌意识开展生态环境宣教工作。坚持系统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推动融合创新,有效发挥新闻媒体“同盟军”作用,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增进默契与协同,共同优化传播效果,切实提高生态环境宣教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一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的生态答卷,徐徐铺展在巍巍大别山上。

好酒不怕巷子深,好生态也要勤吆喝。好山好水好生态既是英山一张靓丽的“金名片”,又是一张易碎的“瓷名片”。既要大声吆喝,又要小心呵护。近年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英山县以多种形式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度、满意度、参与度。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成为英山40万人的共识和行动。英山已成功创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的种子早已在英山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两山”理论已成为英山立县富民、促产兴业最生动的注脚。英山已连续举办30届茶文化旅游节,小茶叶托起富民大产业,带动全县50%的农民增收,农民在家吃上了“生态饭”,端稳了“金饭碗”。英山云雾茶“出山入城”“出圈出彩”,“中国茶叶之乡”响彻四方。好山好水孕育好空气,英山借“绿”扬“文”,常态举办“知音湖北·遇见毕昇”营销活动,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毕昇文化、茶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作家文化等文化资源,探索“红绿古”融合发展旅游新模式,让英山文化与旅游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毕昇故里·康养英山”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英山出台《关于英山县争当“华中全域旅游排头兵”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守“绿”换“金”、添“绿”增“金”、借“绿”生“金”、聚“绿”成“金”,全力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当前,“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英山加快绿色发展的方法、路径,饱含了40万老区群众诚挚的邀约。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色发展改变英山,生态追求成就英山。两山理念的实践探索方兴未艾,好生态也要勤吆喝。英山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全县生态环境宣教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深入发“力”,加强与媒体的深度融合,巩固拓展“新英山模式”,创新高质量绿色发展,做好金山银山转化的后半篇文章,不断创新实践“两山”理念,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奋力开辟“两山”新境界。要从“新”出发,为好生态注入“新动能”;向“质”而行,为好生态点燃“新引擎”;精准发“力”,为好生态开辟“新赛道”,让绿色成为英山最动人底色。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雷刚(英山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