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万山磅礴、控引江淮,素有“鄂皖咽喉、江淮要塞”之称。英山文化底蕴深厚,吴楚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近年来,英山为擦亮红色绿色古色名片 ,打造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做了有益的探索。
红色是英山的底色,英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四方面军曾从这里西征,红二十五军从这里集结长征,红二十七军在这里组建成立,红二十八军在这里开辟根据地, 先后有15支红军队伍在此战斗、发展壮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徐海东等在此浴血奋战。抗日战争时期,英山是国共合作抗日模范县。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以此为通道,迂回鏖战大别山。目前,全县有红色遗址、遗迹24处,列入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黄冈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当代英山还走出了熊召政、刘醒龙两位“矛盾文学奖”获得者。
目前,英山县修葺一新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驻地旧址、鄂豫皖省委扩大会旧址、建成了17.3公里红二十五军长征集结地历史步道。去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在陶家河乡开园迎宾,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到英山体验新的长征。为此,红色英山由此掀开厚重而崭新的一页。努力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红色旅行研学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英山为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大力发展红色经济,将红色资源转变为“红火产业”。在英山雷家店镇蔡家畈村先后建成萧伯唐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景区,开发红军饭、红军菜、红色购物等项目,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发展。英山县以“两山”理念引领,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英山实践。绿色是英山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0 %,为全国七大生物基因库之一,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城市的50—100倍,被誉为“天然氧吧”。 英山夯实绿色根基,英山县全面吹响生态文明建设号角,已建成“国家森林乡村”5个、“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69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生态村89个。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4%以上,“英山蓝”成为常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连续两次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已成为英山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英山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英山云雾茶先后荣获“湖北十大名茶”“大别山生态名茶”“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称号。“英山云雾茶”区域品牌价值达32.47亿元,位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42位。为了保证茶叶质量,英山打好绿水青山这副牌,秉承“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市组建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畅通茶产业信息渠道,提升黄冈茶品牌形象,实现好山好水出好茶。同时,还立足英山茶产业特色优势,发挥茶叶博物馆、道地药材文化馆、茶药产业研究院等平台聚集裂变功能,做大做强英山云雾茶集团,把英山云雾茶打造成全国、全省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人不负青山,青山必不负人。英山释放绿色动能。通过重点打造九龙湾特色生态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把英山生态产品展示出来、推销出去,加速打开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链接通道。东河百里秀、西河十八湾多彩旅游路是英山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效转化的生动实践,将大别山南武当、桃花冲、四季花海等3个4A级和多个3A级旅游景区串点成线,全方位展示了英山的自然美、生态美、历史美。2023年,英山县已建成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9个,省级度假区2个,A级景区数量全市第1。英山累计接待游客1012万人次,旅游综合创收79.6亿元。相关行业带动就业近万人,康养产业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用扬鞭自奋蹄。站在新的征程上,英山人民将勇当“两山”理念的忠诚实践者,争当华中全域旅游排头兵,擦亮“红绿古”三色文化品牌,持续释放绿色发展动能,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路径贡献“英山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清波(襄阳市樊城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