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首届网络评论作品创作大赛87】走遍万水千山,多彩必有英山

我走过许多山,见过泰山的巍峨、华山的陡峭、庐山的灵秀、黄山的奇美……但论及多彩,唯独只有英山。英山既是山,万山磅礴,因山得名;英山又不只是山,四色交织,山外有山。

英山是古色的山:走近英山就走进了唐诗宋词,古香古色、溢出天际。

“唐朝的天空,宋朝的流水”,这是英山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对家乡的描述。英山历史文化悠久,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疆,宋为毕昇故里。江淮文化、吴楚文化、荆楚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激荡。这里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的家乡,先后走出了熊召政、刘醒龙2位“茅盾文学奖”作家。文脉传承千年,英山一直重视毕昇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工作。2023年4月,弘扬毕昇与毕昇文化的毕昇纪念园开园迎客。如今,英山还正在积极创建“中国文学之乡”。

英山是红色的山,走进英山就走进了英雄沃土

英山素有“鄂皖咽喉、江淮要塞”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英山的“英”是英雄的“英”。革命战争年代,英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转战于此。红四方面军从这里西征,红二十七军在这里诞生,红二十五军自此集结北上长征,3万余名英山儿女参军参战,7400多人壮烈牺牲。三十年红旗不倒,血染红土三尺深,红色文化在这里谱写了光辉历史诗篇。时代前行,不忘英烈。2023年11月,湖北省首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在英山陶家河乡开园,为英山红色“版图”再添新地标。

英山是绿色的山,走进英山就走进了诗情画意

英山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70%,全年空气优良率超90%,是中国天然氧吧、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康养旅游名县。“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的口号深入人心。英山全域皆锦绣,东河百里秀,西河十八湾,乌云山村茶香溢,四季花海着彩衣。现已建成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9个。“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愿景基本实现。英山全年皆可游,春可品茶赏花、夏可避暑漂流,秋可登高赏叶,冬可温泉滑雪。“青山绿水小洋楼,天然氧吧人长寿。生态文明现代化,乡村胜似城里头”,英山不愧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英山是金色的山,走进英山就走进了创新高地

近年来,英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提供了一条“两山”转化的可行思路。英山依托丰富茶叶资源,不断将茶产业做大做强,在巩固扩大云雾茶的基础上,开发了红茶、白茶、黑茶、黄茶,还成功研发了茶叶面膜、茶酒,增加茶叶附加值。推动茶产业与茶乡旅游深度融合,让“好颜值”转化为“好价值”。在茶叶之外,英山境内野生药材资源亦十分丰富。英山围绕苍术、天麻、茯苓等优势药材,开发“药食同源”系列产品,挖掘推广民间特色药膳,实施“药食游养体”五位一体布局。茶叶与药材已成为英山两张响亮的名片,英山特色产业品牌效应彰显,带动产业链不断延伸,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英山正以其“多彩”,成其“精彩”。擦亮毕昇故里名片,用活用好红色资源,生态底色愈发显亮,绿水青山价值倍增。英山充分整合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用实实在在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书写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动实践。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东凯(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