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邂逅英山·遇见毕昇”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网络评论创作大赛启动后,各地网络达人慕名来到英山。到底是什么独特魅力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又是什么洪荒之力,使得英山变成绿色发展的“模范生”呢?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英山是红色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10万多英山儿女参军参战,2万多优秀儿女为国捐躯。红四方面军从这里西征,红二十七军在这里诞生,红二十五军由此北上长征,新四军以此为游击区抗击日寇,被授予“抗日模范县”。新时代,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红色是英山人民沁入骨子里的本色,英勇的英山人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接着一代,赓续红色血脉,全力推进绿色崛起。
厚重文化,孕育动能。英山历史文化厚重,古有皋陶、傅说、英布、沈佺期、毕昇、金光悌等名人;革命战争年代诞生了彭干臣、傅维钰等革命家,红色文化底蕴丰厚。同时,还走出了熊召政、刘醒龙两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凤凰琴原型地在此诞生。这些厚重文化孕育了毕昇精神、凤凰琴精神和岩河岭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英山人民战天斗地、开拓创新。英山将山水文化资源与文旅康养深度融合,打造大别山主峰、桃花冲景区、毕昇纪念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景区,全力冲刺“华中全域旅游排头兵”;深度挖掘各类文化资源,探索“红绿古”融合发展新模式,聚力攻坚“中国文学之乡”创建,让英山文化与生态旅游相互交融,不断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势能。
毕昇精神,玉汝于成。毕昇所体现的“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一直是根植于英山人民心中的奋进动力。英山是大别山的生态屏障,绿色是最大特色。多年来,英山人民没有固守山水资源而裹足不前,而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好物产,培育壮大茶叶、中药材等绿色低碳产业,使绿色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同时,推进茶叶、中药材、温泉、森林康养等全面融合,打造生态康养旅游圣地,探索独具英山特色的“两山”实践创新路径。经过接续奋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温泉之乡、茶叶之乡、漂流之乡、药材之乡、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
扮靓绿水青山颜值,提升金山银山价值,英山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在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后,全县上下正一鼓作气,奋力冲刺,积极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相信这场“双向奔赴”的绿色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广!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文彬(英山县农业农村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