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英山茯苓产业发展之路(二)】聚焦茯苓全产业链产品开发 打造“英山茯苓”产业金名片

近年来,为推动英山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委、县政府与天津红日药业集团、省中医院三方携手建设大别山茯苓科技产业园,打造“英山茯苓”产业集散地,带动以茯苓为主的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发展。今天就跟随本台记者去大别山茯苓科技产业园一探究竟。

金秋十月,英山大地到处硕果累累。当前,正值茯苓的加工旺季,闻讯我们采访组前来采访,正在产业园内茯苓加工车间忙碌的产业园负责人余云飞同我们热情地介绍起了大别山茯苓科技产业园的基本情况。

大别山茯苓科技产业园负责人、湖北云济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云飞:我们产业园一期占地51亩,有3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第一栋是科研楼和办公楼,第二栋第三栋是生产车间,第四栋是仓库。然后现在我们第二栋是正在生产茯苓加工。

走进茯苓加工生产车间,到处是忙碌的景象,几十名工人正在给茯苓削皮。旁边的先进自动化设备正在对削好皮的茯苓进行切片、切丁,并对茯苓丁质量进行自动化筛选。

大别山茯苓科技产业园负责人、湖北云济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云飞:每天我们有固定的工人大概在50人左右,每天的产能大概在5到10吨,然后我们每天生产的成品都是供给一些药企,像辰美或者是上海医药集团的、北京医药集团的,我们都是跟他们有长期固定的合作订单。

英山县大别山茯苓科技产业园位于石头咀镇,总规划面积113.89亩。一期工程已完成生产车间、原料仓库、科研楼、晒场、附属用房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园依托当地茯苓规模优势,建设集栽培、趁鲜加工、交易、菌种生产、冷链仓储于一体的专业园区,补齐产地趁鲜加工短板,带动以茯苓为主的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大别山茯苓科技产业园负责人、湖北云济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云飞:我们这个茯苓产业园,不仅仅是收购、生产、加工、销售,而且我们最大的亮点就是从山上把茯苓搬到了工厂化栽培。

产业园通过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把茯苓从山上搬到工厂进行栽培,这样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能保障茯苓的产量和产能。以前在山上一年只有一季,工厂化栽培后,控温控湿,一年最少能够出来两季,保障了收益,产能也得到了提升。

大别山茯苓科技产业园负责人、湖北云济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云飞:以前在室内种(单个茯苓)1-2斤,现在已经达到了3-4斤,产能已经非常可观了。

产能的大提升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龙头企业的入驻。目前大别山茯苓科技产业园已有湖北辰美中药有限公司、湖北云济中药材有限公司入驻园区。未来规划建设二期工程大别山茯苓交易市场、药食同源食饮品加工生产线等,聚集英山茯苓市场主体,立足地域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合作,聚焦茯苓全产业链产品开发,打造“英山茯苓”产业集散地。

大别山茯苓科技产业园负责人、湖北云济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云飞:我们从投产开始到今年的话,年产能大概在2000吨,产值大概将近2000万,后面二期我们要做成一个有市场主体的交易市场,这样的话能够带动一些当地的种植、销售,茯苓产业的一个发展。

近年来,我县出台了系列茯苓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大别山茯苓科技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两个专业精深加工园区应运而生。两个园区旨在搭建产业聚集平台,通过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入驻,补短板、强加工、延链条,推动以茯苓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在园区的带动下,为品种溯源,建设规范化、规模化茯苓GAP种植基地,协同科技成果转化,整合区域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建设覆盖大别山区的茯苓产业带,打造以茯苓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集群夯实基础,不断提升英山茯苓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产业兴则百业旺,在大别山茯苓科技产业园,小小的茯苓经过蜕变,成了强县富民的大产业。通过茯苓全产业链的打造开发,从事茯苓种植的药农们不再为销售渠道发愁,产业园统一收购、加工,确保了他们的收益稳定,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在与产业园负责人的交流中,能深刻体会到他们对未来我县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信心。在他们的规划中,茯苓产业将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特色产业,更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融媒体记者:段炜 熊豪 段可

编辑:刘锦芮

审核:黄炎

终审: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