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头咀镇老屋湾村有一位名叫“乡村胖哥”的视频博主,将早已淡出大众视野的乡村“老物件”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播,让传统手工艺再度焕发活力,他就是创业青年汪奎。
正值寒冬,一大早,“乡村胖哥”汪奎就在家里盘弄起手工泥活字,精心布置拍摄场景,备好材料精益求精,全身心沉浸到自己热爱的手工世界里。
汪奎:我现在做的是我们英山毕昇活字印刷术过程中的刻字环节,刻完以后就是烧制。
今年37岁的汪奎和众多农村青年一样,早年在外打工。父亲是村里的木匠师傅,打小耳濡目染,长大后一有空闲就自己动手摆弄,慢慢掌握了篾匠、石匠等多种手艺,做出一件件有模有样的“作品”来,这些“老物件”不仅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眼中有分量的艺术品,是对农耕文化的传承。
汪奎:我也很多次刷到李子柒的视频,发现传统手工艺视频很受网友喜爱,并给他们当地的乡村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想到我自己的家乡也有不少的这种传统文化手工艺,于是我就决定回乡拍短视频。
凭着一腔热爱,汪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然而返乡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父母认为离开城市回乡拍视频是“不务正业”。
汪奎父亲 汪世齐:4月底回来的时候他跟我讲,他想回来拍视频,他妈妈不同意。
虽然刚回来家里人百般不理解,但是拗不过汪奎的执拗。通过耐心沟通,终于获得父母同意,于是他一边种好田地,一边利用空闲制作“老物件”,还为邻里修家具,备受称赞。
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老物件”,将他眼中的“艺术品”推向市场,有人建议他通过线上平台推广,于是他开始自学拍摄剪辑短视频发作品。
汪奎:我刚开始以为只要把制作过程拍出来就有流量,后来发现其实不是,视频播出去以后根本就没有流量,让我很迷茫。
会做还不行,更要会拍。把传统手工艺以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并非易事,不仅自己要深入学习各类技艺,如活字印刷,从构造原理到制作流程都要向老师傅请教,反复练习。拍摄时,精心布置场景,捕捉精彩瞬间,剪辑时反复琢磨,搭配音乐解说,经过反复摸索技巧,最终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呈现方式。
汪奎:我拍了一个做锅盖的视频,播放量一下子就飙到了140万,我非常激动,后来我就按照这个剪辑的方式拍了几个同类型的视频,播放量一直很稳定在100多万,于是我基本上就确定了这种风格。
随着视频的推出,汪奎的努力得到了网友们的认可。仅发布 51个作品就收获了8.6万粉丝和58.8万点赞量,单个作品最高阅读量3771万,众多网友留言表达惊叹与喜爱,这让他更加坚定了用热爱编织传统手工技艺追梦传承的决心,用行动带动一批返乡创业伙伴,推销家乡的好物、好景,让更多的“老物件”焕发“新活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汪奎:我希望通过我短视频呈现的这些传统手工艺,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技艺背后深厚的历史底蕴,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从而促进更多人参与到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
融媒体记者:徐伟 段炜 刘聪 邓万贵
编辑:胡共鸣
审核:黄炎
终审:徐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