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英山实施“七大行动”助力旅游提质增效

为全面提升“毕昇故里·康养英山”文旅品牌,推动英山文旅康养年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率先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县域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县实施七大行动,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品牌植入行动

擦亮品牌矩阵,完善品牌体系。围绕“毕昇故里·康养英山”旅游定位,完善以“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为统领,“神奇南武当·云上天堂顶”、“静境桃花冲·度假氧生活”、“英山云雾茶·源自森呼吸”、“雪舞英山·泉暖人间”、“百善孝为先,康养到长安”等子品牌的品牌体系。  

1.开展节会活动,擦亮品牌形象。举办茶文化旅游节、避暑漂流节、温泉滑雪节等特色节会,组织毕昇文化论坛、纪念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 90 周年等活动,开发四季旅游攻略,在各大主流媒体及新媒体推介,提升英山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

2.推进文创开发,展示品牌内涵。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融入毕昇、活小字、温小泉、森小氧、茶小仙等“五福”元素,形成文礼、红礼、膳礼、茶礼、匠礼等“五礼”英山游礼文创体系。鼓励景区、温泉滑雪漂流企业、茶药企业利用现有空间改建“三宝”体验店,打造东坡“三宝”文创空间集群。

3.加大网络宣传,推介品牌特色。打造毕昇夜游、温泉滑雪漂流等特色文旅IP,邀请网络自媒体人士推广英山旅游资源,开展探店、种草等新型线上推广活动,打造网红效应。统一布展直播间,融入英山文旅元素。系统梳理英山故事,利用新媒体及直播间广泛推介。策划“直播送票”活动,赠送温泉票、滑雪票、艾灸代金券、景区门票等福利,吸引观众互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4. 加强氛围营造,塑造品牌 IP。依托以毕昇为主的“英山五福”IP形象,在标识标牌中植入“英山五福”或景区元素,打造高辨识度的视觉符号。在高速口、主干道、景区入口、商业街区、一河两岸、城市公园、旅游驿站、研学基地、宾馆酒店等重点区域设置“英山五福”雕塑或指示牌,实现文旅标识全覆盖。

(二)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

1.实施“印象英山·遇见毕昇”文化旅游区项目

以“一河两岸”为主轴,分期建设“八大码头”(廊桥码头、游轮码头、两河口码头、一里沙码头、沿河西路码头、花海码头、南门码头、金滩码头等),规划“八大片区”(游客服务中心区、青年雅嗨基地、撸串夜市区、沙滩休闲度假区、酒吧美食部落、康养度假区、风情街、城市更新片区)。推出“印象英山·遇见毕昇”系列沉浸式演出剧目,丰富夜游演艺、非遗体验、温泉体验等业态。打造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创建“景城一体、文化植入、功能完善、业态融合、引流消费、全域旅游”的开放式4A级景区。2025年底完成一期建设任务。

2.实施大别山主峰景区提档升级项目

高标准编制大别山主峰景区提档升级规划,提升景区风貌,完善景区水电路管网、旅游厕所、停车场、充电桩、5G信号覆盖等基础设施配套,规范旅游沿线标识标牌。盘活民俗文化村、龙潭书院、滑道、漂流等闲置资源,开工建设文化休闲街区,丰富特色美食、中医康养、辟谷养生、研学旅行、文体娱乐等业态。成立大别山主峰文旅行业协会,开展各类评优授牌活动,提升住宿餐饮行业品质。适时举办世界武林大会、太极禅修等特色活动。推进国有林场事企分开,九昇文旅公司负责景区运营管理。

3.实施桃花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项目

修编桃花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提升景区风貌,完善桃花溪小镇道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滑雪场道路、停车场及度假型高质量住宿业态配套,修缮楚长城,规范红二十八军纪念馆展陈内容,打造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加强与安徽鹞落坪的合作,实现线路互通、游客互送。完成滑雪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程,同步完成十里桃花溪水毁修复工程,提升峡谷内路桥及景点面貌。建设星空露营基地,启动桃花源小镇建设,引进文创酒吧、沉浸剧场、康养医院等新业态。提档升级毕昇漂流、桃花冲漂流。推进国有林场事企分开,九昇文旅公司负责景区运营管理。

(三)实施多彩旅游路体验提升行动

1. 打造“华中运动游憩之旅”

持续深化英山入选文旅部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成果,发挥“鄂东最长雪道+跳水冠军摇篮”优势,做实大别山温泉滑雪联盟。推进建设全民健身中心,提档扩规体育公园,推动温泉游泳馆提档升级。盘活吴家山漂流项目,扩建南武当滑雪场。策划系列体育赛事,举办环大别山多彩旅游路自行车赛、山地越野赛、第九届英山温泉滑雪节—“武鄂黄黄”大众滑雪邀请赛、第四届乡村音乐潮等节赛活动。围绕体旅融合,重点推出城区一河两岸游船游艇、龙舟皮划艇、温泉游泳跳水等运动线路,东西河漂流滑雪、登山攀岩、索道滑索、溯溪露营、高空滑翔等运动线路,南河山地卡丁车、滑草射击、儿童游乐、萌宠乐园、水上冲浪等运动线路。

2. 打造“红色印迹之旅”

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巩固提升,丰富沉浸式互动、文体娱乐、特色美食等业态,提升陶家河乡红色街区管理水平,创新推出红色沉浸式水上演艺,拓展夜间消费场景。理顺农村三资管理体制,鸡鸣河会议旧址交由九昇文旅公司运营,与九龙岛3A景区联动发展。加大革命纪念设施的保护维护力度,改造提升烈士陵园纪念馆、红二十八军纪念馆,提升四季花海长征精神体验园、蔡家畈、三·二暴动纪念园、红二十七军组建地、谭扶平纪念馆(石镇)等红色景点,从硬件设施到文化内涵全方位提升红色旅游品质。

开展纪念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90周年活动,还原牛背脊骨战斗场景,模拟情报传递、营救大战、战前准备以及红军医院救治等关键场景,打造“六个一”(重走一段红军路,听一个红军故事,颂一篇红色经典,唱一首红军歌,体验一次红军战斗,吃一顿红军饭)游客体验模式。联合省内外党校、高校、工会、国企等开展红色培训,共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深化与宁波海曙区、武穴等地合作交流,推出职工疗休养精品线路;深化与红安、岳西等地区域合作,推出红色区域研学线路。

3. 打造“生态康养之旅”

构建生态康养产品体系。打造“温泉+康养”线路,推进洪广温泉民宿扩建、四季花海温泉主题二期民宿建设、艾利圣酒店仙境温泉等温泉康养项目提档升级,规范北汤河私汤温泉一条街。打造“森林避暑+康养”线路,推进大别山花间谷森林康养旅游区、一天门生态康养度假区建设,依托桃花冲、吴家山、英山尖、天马寨、篓子石、仙人台、羊角尖、天堂村等高山优势,引进避暑康养项目,大力发展康养民宿。打造“农文旅+康养”线路,推进段氏府特色民宿、神峰森林海三期、九龙口四季果园、隐庐民宿、四棵枫碧风港、三水田综合体、兰陵农庄、毕昇生态农庄、河东樱花园、童玩谷等特色农旅项目。打造“茶园+康养”路线,建设10个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直播、研学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田间工坊,提档升级茶叶谷、乌云山等A级景区。打造“医养+康养”线路,推进益慧康养中心、温泉康养社区、吴家山康养医院、吴家山艾灸馆、桃花冲康养医院、桃花冲艾灸馆、中医院康养中心、金铺乐家冲康养医院、药膳一条街等项目建设。

4. 打造“地质研学之旅”

擦亮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以大别山主峰景区、桃花冲景区为核心,盘活吴家山小学、林场存量资产,推进“两馆四区”(地质博物馆、原味展示馆、户外科普体验区、科普实习区、游憩活动区、民俗文化区)建设,推进大河冲传统村落民宿集群,建设“两山”观星台、观鸟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3A级景区创建、大别山南休闲研学营地项目建设,拓展农耕水利研学、民俗体验、住宿餐饮等业态。开发地质研学课程,将自然观察融入地质研学,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科普研学之旅。

(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

1. 建强国有农文旅公司

以大财政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国有文旅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实现优质文旅资源应划尽划,推动资源高效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国有平台公司结合市场需求,打造新业态、推出新产品。探索“政府+市场”联合开发新模式,支持公司与优质市场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通过合资、参股等方式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完善供应链体系,提升资源整合和运营效率。持续选派优秀干部挂职锻炼,优化考核机制,重点考核市场化运营、创新能力与综合效益,提升国有平台公司管理与运营能力。

2. 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  

推动公共资源向民营文旅企业倾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培育一批年营业收入1000万以上的文旅企业,力争2025年培育进规入限文旅企业2家以上,培育1家印刷企业进规。支持文旅企业创建星级酒店、等级民宿、A级旅行社、A级景区,对新进规入限的文旅企业给予奖励。支持文旅企业申报“两新”超长期国债项目,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文旅企业开发文创系列产品,支持餐饮企业开发特色美食,支持民间团队、文化企业创作精品文化小剧。支持洪广毕昇、四季花海、神峰山庄等企业开发新项目新业态,积极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促进研学旅游与冰雪经济融合,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加强与省内外英山商会对接,鼓励商会企业回乡开展团建活动。各单位运用好工会春秋游政策,开展“英山人游英山”活动。探索实施A级景区免费开放政策。

3. 加大文旅项目招商引资

加大推进文旅专业招商,鼓励能人回乡投资文旅行业,选准赛道,补齐短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打好招商组合拳,引进消费业态、主题民宿、户外运动、沉浸式体验等项目,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探索“城市合伙人”模式,盘活大别山茶产业城等闲置资源。招商项目向多彩旅游路聚集,专班领导每月外出招商1次,每个乡镇当年新签约不少于1个文旅项目。

(五)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1.建立行业标准,凸显“英山特色”。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优化旅游市场环境,通过评选十佳特色美食店、十佳民宿、十佳打卡地、十佳最美茶园、最佳“三宝”体验店、十佳导游员、讲解员,提升旅游行业标准。统一温泉行业标准,规范温泉水质、水温等要求。推出爆款美食小吃,规范毕昇饼、雪花粑、葱油饼、羊肉面、石镇千张、麻花等特色美食制作工艺,制定包含服务流程、产品质量等内容的具体标准。

2.增强行业自律,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旅游、餐饮、网络直播、出租车等涉旅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评先评优,监督行业经营行为,调解市场矛盾纠纷,推动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旅游企业及经营者提振发展信心,提升市场风险防范意识与自身发展能力,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跨界融合、发展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

3.规范涉企执法,护航文旅市场。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强化旅游投诉处理和舆情监控,及时回应游客关切。规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健全旅游住宿餐饮行业监督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加强重点时段、重要设施设备、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及高风险文旅项目的安全督导值守。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开展行业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开展涉企文明执法,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服务力度,优化旅游业营商环境。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实施“文旅综合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导游员、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管理服务人员、讲解员、体育社会指导员、研学导师等各类文旅人才的培训力度。开展文旅行业教授回乡活动,加强与英山籍在外优秀人才对接,深化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文旅人才信息库。推动县校合作、校地合作,共同培养艺术人才。聘请旅游目的地战略顾问和落地执行辅导顾问,提升文旅项目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5.建立“宠客”机制,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打造“好客英山”的旅游环境,倡导开展“一条短信”“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句指引”等暖心服务。重要节假日倡导市民错峰出行,让景于客;针对外地车辆因不熟悉路况产生的轻微违章问题,实施“首违免罚”与“轻违不罚”政策;全体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向游客免费开放;景区、高速口等重要节点提供志愿服务。提升智慧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高效、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六)实施旅游基础提升行动

1.完善旅游集散体系建设。明确多彩旅游路沿线节点产权归属与管理模式,落实运营维护责任。合理布局加油站、充电桩、公交站点、交通驿站,实现与旅游服务的无缝衔接。拓展英山高速口游客中心服务功能,将大别山茶产业城打造为集咨询、接待、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游客中心。沿多彩旅游路、国省道建设,融入旅游元素,进行景观化、差异化打造,构建覆盖广、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

2.提升旅游厕所管理水平。压实A级景区及多彩旅游路沿线旅游厕所属地管理责任,提升管护水平,确保“有人管、有人扫、有水用、无异味”。按旅游厕所标准整合农村厕所,规范监管机制,安排专人管理,确保干净卫生。

3.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建设文旅康养大数据监测平台,拓展“云游英山”小程序内容,完善“引客入英”功能,强化来英游客大数据分析。全县宾馆酒店、景区、车站等公共场所常态化推介英山旅游,持续更新旅游景区景点介绍、导航地图、空闲停车场、厕所位置等信息。通过智慧旅游系统推动涉旅企业上线平台实现预定、点单、结算等功能。确保A级景区5G信号全覆盖,提升游客用网满意度。

4.提升旅游沿线景观品质。交通部门加大旅游线路沿线美化、绿化、保洁力度,交通标识标牌体现景区定位,确保多彩旅游路沿线一路花开。各乡镇、各景区在旅游线路沿线规划建设中,与文旅部门加强对接,从风貌协调性、业态必要性、品牌植入性等方面提升英山文旅整体形象。

(七)实施文化赋能行动。

1.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教育高地。以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为目标,深度挖掘大别山精神、长征精神内涵。创编一批红色题材文化小剧、剧目,以艺术形式展现革命历史。扎实推进“五个一”工程(编写一套红色教材、打造一批培训课程、规范一套讲解词、编排一批红色小剧、完善一批红色标识)。加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的师资培养、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工作。

2.传承毕昇文化,展现创新精神魅力。完善毕昇纪念园周边基础配套设施,丰富消费业态。加大活字印刷术传承人的选拔、培养力度,打造毕昇活字工坊,强化毕昇文化的传承支撑、夯实实践平台,争取中国印刷博物馆分馆挂牌。加强与毕昇文化相关城市联系,策划毕昇体验营、大国工匠线路、创新创造线路,拓宽毕昇文化的传播渠道。推进胶泥活字申报省级非遗名录;开发“毕昇”系列美食、小剧、文创产品;推动毕昇系列文化小剧、活字文创等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场所、党校、研学基地和景区;推进拍摄毕昇主题电视剧《大宋布衣》、微短剧。持续举办“东坡庙会·遇见毕昇”系列活动、毕昇文化论坛和“毕昇福地、英山游礼”文创大赛,进一步提升毕昇文化品牌影响力。

3.保护文化遗产,促进传承和利用。推进胶泥活字、英山缠花、采茶戏、团黄贡茶炒制技艺、石斛炮制技艺、武当派秘传内家拳法等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加大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开发文化遗产系列文创。推进戏曲、非遗、文物进校园、进景区、进研学基地。做实“文学之乡”原型地体验项目,打造文学之旅精品研学线路。启动段氏宅展示利用、安家大屋三防等文物保护工程。启动段氏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支持南河镇依托段氏宅、灵芝桥、段朝立墓等核心历史文化资源,启动创建国家4A级景区,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