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英山县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借助“法院 + 工会”联动调解机制,成功化解一起群体性欠薪纠纷,为张某某等21名职工成功追回被拖欠的工资及社保款项,共计30.833万元。这一成果不仅有力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践范例。
多年欠薪困境 诉调对接破局
自2014年起,张某某等21人陆续入职某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然而,该公司长期拖欠员工工资,还违规收取部分职工应缴纳的个人社会保险费,却未进行代缴,致使职工权益遭受严重损害。职工们多次与公司协商,均未能取得有效结果。无奈之下,张某某等人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无果,最终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英山县人民法院立案后,在征得双方同意的情况下,迅速启动“法院 + 工会”诉调对接机制,将这起案件移交至县“法院 + 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
“背靠背 + 面对面”调解 情理法融合促和解
调解工作室安排丁莉等4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负责此案。调解员采用“背靠背”单独沟通与“面对面”集中协商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化解矛盾。一方面,调解员站在职工的立场,仔细梳理他们的诉求,一项项核对欠薪金额以及社保明细;另一方面,向企业负责人讲解相关法律知识,说明拖欠薪酬将面临的法律后果,以及对企业信誉产生的长远负面影响。经过多轮艰难磋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企业向21名职工支付工资并退还社保费用,总计30.833万元,职工也同意给予企业合理的履行期限。该协议经法院出具调解书后,这起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降成本解企困 打造维权 “双赢” 模式
英山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既让职工避免了漫长的诉讼过程,也帮助企业缓解了短期资金压力,实现了双赢局面。”
近年来,英山县工会积极推进“法院 + 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通过非诉讼方式将矛盾化解在源头,显著降低了职工的维权成本,同时减轻了企业的诉讼负担。据统计,2025年以来,该工作室已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0余件,为职工追回工资、社保等款项达40万元,调解成功率高达90%,深受群众信赖,被亲切地称为“职工的娘家人”。
优化营商环境 绘就和谐劳动关系新画卷
英山县充分整合司法与工会资源,构建起“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分层过滤机制,形成了“预防——调解——诉讼——执行”全链条服务模式。这一实践不仅高效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还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为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法治动力。未来,英山县将进一步推广诉调对接的成功经验,持续完善多元解纷网络,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英山县“法院 + 工会”联动机制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劳动争议化解工作的温度与智慧。这一创新路径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有益启示:只有将法律的刚性、调解的柔性以及人文关怀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通讯员:丁莉 付小芹 段柯
一审:刘锦芮
二审:段冕
三审:徐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