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界村旧貌换新颜

本报通讯员 唐妍 缪清清 吴顶

“外出没几年的工夫,村里变化就这么大,我都快找不到家了。”看着眼前5.5米宽、修到家家户户门前的水泥路,杨柳湾镇王家界村土生土长村民胡知进,在浙江务工买了小汽车开回家,这样感慨。

“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房子矮又破,一户穷三代;种地看老天,有病求医难。”这是四年前王家界村贫困现状的写照。王家界村是一个偏远的省际山头村,平均海拔700多米,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滞后,多数男青年娶不上媳妇,村里上访告状的多。是全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121户421人,其中贫困户就有62户201人。

近年来,该村在县纪委的牵线搭桥下,县委常委、副县长张灏带领国家红十字会领导和国际友人频频来到这个几近封闭的高山村,真情相助,爱洒深山,为他们送去了一波又一波的温暖,昔日的深度贫困村面貌悄然发生了改变。

“要致富,先修路。”作为王家界村唯一一条通往村外的公路处于滑坡地带,仅县级确定的地质灾害监测点就有5个,近三年就造成200多米共6处山体滑坡,车辆通行难,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2018年5月,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雪中送炭,投资40万元,帮助村里修通从一组到二组,6米宽、1.5公里长的高标准、高质量备灾应急水泥公路。

“谋发展,兴产业。”王家界村借力博爱家园项目支持,发展了1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年增收6万元,并启动英布墓周边茶产业体验馆建设。

“国家政策这么好,这样支持我们,我们决不能做闲人懒汉。”“总靠别人给,不光彩,我们更要自己动手,这样心里踏实。”2018年9月,国家红十字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投资46.5万元的生计金项目,筛选出75个农户,每户发放生计金6200元,有效激发了村民们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家家户户想点子。

2018年村民杨子权发展茯苓5000窖收入3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茯苓大王”;吴建军种植天麻、茯苓并深加工收入20万元,成为药材致富带头人;杨水金制作的王家界“龙井”名茶,仅春茶收入近4万元;杨裕章兴办农家乐,栽花种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邵三朋既办农家乐,又搞茶叶加工,生意十分红火。王家界人在脱贫攻坚路上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着自身优势,实现脱贫致富。

博爱到乡村,扶志又送智。国家红十字会投资11万元,在村里建立了博爱卫生站,使村民们能小病不出村、慢性病能就诊,危急病人有初诊和妥善安置,一举解决了全村乃至隔壁安徽省岳西县古坊乡、白帽镇的乡亲们就医难问题。通过在王家界村实地开展防灾减灾、卫生健康、卫生急救知识培训,村民学会了防灾减灾方法和理念,开阔了视野,60%群众至少知道和掌握5种防灾减灾方法和2种简单急救方法。村民祝青春突然倒地昏厥,村民汪满容当即运用学习到的急救措施,为县人民医院治疗赢得了时间,挽救了祝青春的生命。

博爱洒满王家界,贫困山村换新颜。“我们喝上了最安全的山泉水,制作出了最香醇的龙井茶,开拓出火红的旅游路,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山村正在大别山深处崛起。”王家界村党支部书记徐万能自豪地说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