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野味,珍爱生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野生动物加强保护和监管的呼声很高,对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及其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已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家园的重要成员,保护和善待野生动物,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必须作出的现实选择。

要坚定维护硬核法制。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法律,是治理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泛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在全国勠力同心、全力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此决定直指滥食野生动物的社会陋习,以法律扎紧制度篱笆,可谓切中时弊,顺民心、得民意。2月11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明确禁止滥食和交易野生动物。以立法方式向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说“不”,可谓顺应了民众诉求,让从源头“管住嘴”有法可依,为打赢生态环境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硬核保障。每个人都应遵守法律规定,自觉增强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由衷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平共处。

要坚持开展宣传教育。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有数据表明,78%的人类新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从非典、埃博拉,再到新冠肺炎,都是直接或间接的野生动物疫源性疾病。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无论是17年前那起怵目惊心的SARS疫情,还是如今这场全民参与的新冠肺炎阻击战,病毒源头均指向了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动物。“管住嘴”已成亿万国人痛彻心扉的反思与共识。诚然,滥食野生动物不仅无益于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也易导致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与流行,更会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但现实生活中,相关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存在滞后、宣传引导存在落后。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里,“山珍野味”食用后能有助人们延年益寿。在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更有一些人将食用珍稀野生动物,视为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象征。这其实是一种认知误区和饮食陋习。滥食野味的陋习,积弊已久,改革除绝非一朝一夕,不单只是一个法律问题,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转变旧有的观念。政府、媒体等部门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相关知识普及和认知引导力度,避免再有“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之类误导现象,让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让“拒绝野味,守护家人健康安全”意识全面加强。

要坚决做到从严执法。徒法不足以自行。摒弃滥食野味陋习还需在有法可依之后的务实践行,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让滥食者真正付出令人望而却步的违法成本,才能有效地筑起防护墙,避免悲剧重演。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农贸市场或明或暗贩卖野生动物,一些商家还通过网络售卖躲避监管;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形成了所谓的“野味”饮食文化,对吃“野味”趋之若鹜。甚至在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仍有人顶风作案去吃“野味”。据媒体报道,1月20日至1月31日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野生动物交易排查,一共查扣野生动物和活禽989只,违法经营活禽立案查处10宗,违法经营野生动物立案查处3宗。现实中,不少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被破坏的问题屡禁不绝。面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面对生态系统被破坏,人类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加强法治约束、对滥食野生动的物陋习来一场彻底的革命,时不我待,这场革命刻不容缓。相关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以生态安全和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依法监管、严格监管、公正监管、廉洁监管,增强执法效能,提升执法水平,真正密织法网,以法治之剑斩断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斩断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野味产业”全链条,让滥食野味的人无处下“嘴”。


(作者:英山县纪委监委付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