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英山(十一)】保卫和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

第二节  固本强根 扫尽残云开新宇

——保卫和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

除恶务尽  剿匪肃顽敌  刘邓大军第三纵队撤出大别山前,1947年底至1948年初,在罗田九资河召集军分区干部会议,英山县程贞茂、李方炎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刘伯承指示:“英山县是大别山的门户,占有英山就等于插进敌人的心脏。敌人是不会甘心的,一定要打来的,我军转移时间不会长。”会议号召坚持大别山,保存力量,对敌人能打则打,打不了就要想办法,要退则退、躲则躲,也要发动群众,一起打击敌人。

火炉尖反“扫荡”  1948年2月3日,英山县委接到五地委准备反“扫荡”的通知后,当即在毛家坳召开县委扩大会议,讨论作战方案。在讨论中,县委书记谭扶平提出“区不离区,县不离县,就地坚持”的办法。2月26日,国民党第七师两个团和自卫队2000人,从县城出发,到达金铺就兵分两路,分别从河西、河东直奔毛家坳。谭扶平、王兴发等率县委、县政府机关及县大队人员已于24日晚转移到火炉尖,控制制高点。谭扶平要求大家坚守岗位,誓与红色区域人民同生死,共存亡。在与国民党周旋一天后,谭扶平召集在场的县委委员交换了一天情况,研究行动方案。谭扶平提出组织一个精干的小武装,由他带队到毛家坳一带袭扰国民党,在主动进攻中坚持。天黑后,谭扶平带领小分队出发,28日早,谭扶平带领的小分队与敌遭遇,因双方力量悬殊,战斗中谭扶平英勇牺牲,年仅31岁。

县大队同土顽的斗争  1948年3月开始,刘邓大军主力部队开赴淮北进行中原会战,只留少数地方武装坚持大别山游击战争。鄂豫军区独立师师长张体学在麻城木子店来英山的途中,得知谭扶平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到达蕲春的团山冲后,张体学与五分区的领导商议,派易鹏到英山兼任县委书记。4月12日至14日,中共英山县委在伍家冲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会议由易鹏主持,认真分析了英山的斗争形势,他坚决主张把全县力量集中起来,归县大队统一指挥,以保存干部,应付危局。会议确定了新的斗争方针:集中力量,统一指挥;形成拳头,打大圈子;多做工作,少树敌人;坚持战斗,保存自己。4月25日,英山县大队转移至陶家河进行了整编。武装力量集中后,干部不单个行动,以英山北部为中心,克服了坚守一区一乡与国民党正规军硬拼的做法,很快由被动转为主动。在石头咀一带收集隐藏下来的干部,与王兴发、曹鹏兴会合,集中行动。从此,英山北部自卫队不敢派粮、派款、收捐,更不敢抓丁拉夫,英山北部成了可靠的解放区。群众把英山北部称为“上县”,国民党占领区叫“下县”。

英山县大队遵照上级 “要与大别山人民同生死共患难”的指示,一面牵制国民党军,一面保护人民群众。改变工作方法,采取“由整化零,以连为单位,分开行动”,尽力保存实力。几乎是昼伏夜出,晚上转移远则百里,近也有三五十里,以张家咀、草盘地为主要根据地。这期间,经费无来源,每人每天5分钱,每人一套自己煮染、自己缝制的灰军服,大部分时间是睡在霉气冲天的稻草上,几乎人人身上都长了虱子,有的身上长出大疮疱,行动时脓血淋漓、疼痛难受。梅雨、疾病、饥饿均未难倒县大队,共产党员次次都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县委和县大队以詹家河为中心,控制东河,坚持在西河游击。

县委还决定由王力勇、王兴发带领县指挥部三营,先去平定北面,然后全力向南。在英、立、霍交界处大山里战斗了20多天,活捉霍山的自卫队大队长1人、中队长1人、士兵20多人,毙伤20余人,解除了来自侧背的威胁。同时,派二连到东河开展工作,寻机歼灭土匪。在草盘一带解除了万绍楚土匪武装。

县大队大跨步在大别山进行游击活动,大股土顽难觅其踪迹,小股土顽时刻提防,县大队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使土顽坐卧不安。国民党为消灭共产党,派省民政厅科长金惠明(金铺人)为督军,纠集县参议员叶拯民、乡长金达明、保长汪利金、大地主叶谌珠等一伙大摆酒席,在贺家桥策划反共阴谋。县委得知情报后,做了战斗动员,由王兴发指挥,以县大队一连的傅山、吴江海的两个班为主力,加上区干队共百余人,天黑从石头咀出发,夜袭贺家桥,消灭这股土顽。经短兵相接,活捉叶拯民等30余人。在烂柴沟包围土顽余举卿,活捉4人,分路合击萧品仙于挂龙尖脚下,活捉班长1人,击毙1人。

县大队得知县自卫队中队长沈名炽带领自卫队在西河一带派粮、派款,残害革命干部家属。决定从武显庙出发,晚上赶到难作堰,抓住保长汪国清,供出乡长汪逢庆的住处。立即赶到孔家坊乡公所,活捉汪逢庆和乡经济主任聂贞元等6人。县自卫队一分队在冯家畈捣乱,县大队派侦察员冯节文、程抱书、余正修等下乡侦察,摸清情况后,即布置队伍前去包围。夜晚从闵家畈出发,出其不意包围沈家祠堂,浮获自卫队10余人,缴枪20支、子弹400发。此时,正在张家咀一带活动的两个县自卫中队,闻风连夜逃回县城。

县大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锻炼出一支拖不垮、打不乱的钢铁队伍。在县委领导下,开辟了西河、东河雷家店以上一大片游击根据地。1948年7月,张体学率四分区在这块根据地进行了一个月的休整,张国权率五分区以及皖西一分区和太岳大队常到这里休整。英北地区,从此成为大别山区的安全地带。

鄂豫皖边区剿匪指挥部成立,王树声任指挥长,率独立三师和黄冈、潢川、六安3个军分区的3个独立团以及英山、霍山、罗田、麻城4个县大队共20个团兵力,分东、西、北线进行清剿。皖西部队进剿英山东河,独立三师七团三营清剿西河,中路由英山县大队穿插清剿。各部队协同作战,计歼灭金寨岳葫芦部、霍山黄英部共200余人。至此,英山边境地区的残匪基本肃清,社会秩序渐趋稳定。

正本清源  取缔“大刀会”  县城解放后,十五团留在英山负责剿匪工作。县委采取分化与镇压相结合的措施,取缔“大刀会”,肃清土顽,保卫新生政权,稳定社会秩序。

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大小战场上取得伟大胜利之后,英山的国民党官僚、土豪劣绅已经知道大势已去,末日来临,梦想挽救灭亡命运。因此,变换手法,暗地里组织反动的“大刀会”(又名“玄功道”),把原来的“同善社”(亦称“同善道”)变成为反革命组织,用封建迷信和落后意识,欺骗群众。“同善社”宣扬“普渡众生,成仙成佛”。玄功道也说“一人得道保全家,一塆入道太平一方”。“同善道”早在民国初年就传入英山,逐步发展到全县的乡间。“同善社”与“玄功道”共同变成“大刀会”,蔓延到大畈河、方家咀、鸡鸣河、陶家坊、彭家畈、金家桥、百丈河、麻元墩、柳林河等地。陶家坊的地痞马文斗成了“玄功道”的核心人物,国民党副县参议长胡相勋,国民党乡民代表刘新亭等钻入进来,他们出谋划策,制造暴乱,欺骗盅惑群众,传谣1949年是大灾之年,要死很多人,只要入会学打,才能“刀枪不入”,平安“渡劫”,吸引人加入“大刀会”,胁迫会众念“渡劫经”,接受反动说教,企图颠覆人民政权。“大刀会”在全县共设7个总堂,分堂57个,会众5000多人。

1949年4月19日,以南河国民党匪首为主,纠合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及部分受骗会众七八百人进攻县城。大刀会首领带领受骗会众,一手拿大刀、长矛,一手拿着各式扇子(宣扬“扇子可把子弹扇回去”),腰缠白布带,口喊“刀枪不入”,敲锣打鼓蜂拥而来,占领县城南门外的坡儿脑、皂角树和东门外的飞机场等地,包围了县城。县指挥部在王兴发、刘瑞年的指挥下,布置一连在东、南门的城墙上,二连把守北门城楼,王德芳领一个排控制鸡鸣尖制高点。受骗会众在大小头头的胁迫下,分别从东门的木桥、南门的独木桥过河进城。指挥部的信号枪一响,城墙上和鸡鸣尖上的机枪一齐开火,会众吓得纷纷落水。指挥长命战士向空中放枪,减少受骗会众伤亡。马文斗中弹身亡,其它会众四散逃命。

“大刀会”攻城溃败后,县委依靠建立起来的各级政权,发动群众对“大刀会”组织进行彻底的清理。全县清理总堂骨干会首116人,分堂以下的中小会首262人,会众5000多人,其中国民党员1765人。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根据“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政策,逮捕和镇压了大反动头子胡相勋等。对会众宣传政策,动员交出刀矛,进行登记教育。“大刀会”“同善社”同时被取缔。

解放英山  旧地换新颜  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正规部队离开了英山,只留下一些自卫队,形势开始好转。从此,县大队由守势转向攻势,主动出击,消灭自卫队有生力量,打垮了3个乡保自卫队,以致自卫队不敢离县城太远,躲在城里不敢轻易妄动。

西庄畈大捷  1948年底,英山县委、县政府、指挥部和五军分区十五团的3个连集中在闵家畈过年。当时,全国战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党败局已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结束淮海战役,正准备渡江作战。英山县委根据形势变化,布置了1949年1月的工作,迎接新的战斗任务。1949年2月初,五分区地委要求集中力量作战,筹备物资支持大军渡江。英山县委经研究,决定到英山比较富裕的杨柳湾一带,向地主展开借款活动,募集军饷,支援渡江;另一方面,离县城较近,有利引蛇出洞,创造战机,全歼自卫队。

2月28日,县指挥部行至西庄畈驻扎,开展筹款工作。刚开始,一些大户地主一面拖延筹款,一面暗地请求国民党县长张靖海带自卫队解难。张靖海马上召集县、乡自卫队千余人,准备围攻西庄畈。统战对象胡向荣获此情报,迅速将其送到程贞茂。县委认真做了战前动员,根据地形,将3个连做扇形展开,准备迎战。3月12日,张靖海与自卫队大队长吕吞带领自卫队千余人,窜到杨柳湾,部署兵力,狂妄声称活捉程贞茂。下午2时,自卫队分3路向西庄畈进攻,指挥部按预定部署,先是各个击破,再集中围歼。此战,打死自卫队分队长7人,活捉自卫队分队长以下人员40名,张靖海等逃回县城。经此一战,英山局势开始全面好转,为解放县城争取了时间。自卫队元气大伤,土气低沉,龟缩县城内,不敢越雷池一步。

解放县城 1949年3月18日,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张国权、政委刘仰峤、专员赵辛初等率领十三团、十四团攻打英山县城。经过19日一天的战斗,十四团攻下了南门外坡儿垴、东门外的飞机场,十三团占领了曹家山,主攻鸡鸣尖;指挥长王兴发率领县大队与分区主力配合,在落令河堵截自卫队向罗田方向逃跑的出路和阻击罗田方向过来的增援之敌。20日,五分区部队进城,发现自卫队逃跑了,正好碰上南下英山的部队,给以迎头痛击,除消灭一部分外,其残敌往浠水逃窜,被渡江部队彻底消灭。至此,英山县全境解放。

(来源:英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