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英山(一)】追梦起航 阔别新时代

县委带领老区人民,开展全城性大规模兴办水利、向山头要地、向河道要田、尝试产业化建设;大力兴办教育、大搞计划生育、尝试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逐步发展,城乡面貌大有改观,人民生活日益见好,人口快速增加。至201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9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9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137元和10703元。

第一节  高屋建瓴  无限丹青绘新城

——开启五城同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过30年艰苦奋斗,英山渐渐成为创业、投资者的热土,但是城市空间不足、功能不全,城市人口量级偏低、城市活化能力、创新能力偏弱,严重制约英山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瓶颈效应日益明显。2012年,英山县委县政府针对城区空间不足、平台缺乏、城不如村的发展短板,茶叶、旅游、文化等战略产业特色不彰显的现状,打破行政区划,科学化规划,树立“大城大镇、多镇一体”的理念,按照全县一盘棋的思路,制定“双十拓展”“三个全域”的城乡建设、产业建设一体化规划。以老城区为依托,分别拓建10平方千米的工业新城和城西新城;以全县为域,分别建设茶产业城、旅游新城、文化新城。县委县政府将2012年规划成“项目推进年”“城建突破年”,围绕“毕升、生态、温泉”三大特色,工业新城、城西新城、茶产业城、旅游新城、文化新城“五城同创”建设全面启动,“十个六工程”全面铺开,“一茶(茶叶)、一人(毕升)、一山(大别山)、一泉(温泉)、一城(县城)”“五个一工程”分步实施。

建设发展中的英山工业新城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

2016年,县委县政府调整“十三五”期间“五城同创”战略重点,通过四个升级,提升“五城同创”战略内涵,即从城市空间拓展向城市内涵提升、从产业平台建设向产业实体建设、从注重基础功能向注重人文功能、从强化城市发展向拉动城乡一体发展全面升级。

实施“五城同创”战略五年,先后进行三期大规模房屋集中征迁,共计拆迁934户,其中城西新城519户,工业新城415户,总征收房屋27.6万平方米。建设8个安置小区,占地面积28.8公顷,还建房总建筑面积459445平方米。投资20亿元,征地364宗,644.89公顷。截至2018年,开工重大项目130多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招商引资累计签约重点177个项目,签约协议投资总额471.14亿元;其中,美丽乡村项目21个,投资40亿元以上。各行业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近万人。

英山县城一角

到2018年,英山县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杨柳湾镇和石头咀镇为副中心、草盘地镇和南河镇为特色镇的“一主、两副、两特色”的城镇空间结构初具规模。县域产业发展布局逐渐形成“一心、两带、多区”的结构,西部形成以“西河十八湾”为主体高效农业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园、休闲农业示范带。东部依托游乐项目和景区形成“东河百里秀”旅游风情带。北部依托自然资源,形成北部生态旅游带。南部依托白莲河水库水资源,环白莲河水库旅游带已初具雏形。城区规模拓展到27平方千米。城西新城新建10平方千米,工业新城拓展到10平方千米。“双十拓展”使英山县中心城区形成“两心四轴,四带四区”环抱式空间构架。中心城区新城和老城形成两个中心四条轴线,城区主干道基本形成“四横五纵”的骨架。

(来源:英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