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洞

英山县城往东南大约五公里的地方,有座名为天台山的高山,至今山上还遗存有一座天台寺旧址。天台寺的后方有处高高耸起的雕头岩,远看就像一只大雕的头部。雕头岩下方有一个深十多丈的山洞,当地人都叫它霸王洞。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坚壁垓下,被汉王刘邦数十万人马包围。一日凌晨,项羽早起视察敌情,看到垓下四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军帐,从军帐内传来的歌声竟然还是自己熟悉的楚腔,不觉大惊失色,难道楚人已经全部投降,楚地尽被汉王刘邦所攻占?项羽一想到这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悔当初没有听亚父范增的劝谏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反而中了刘邦的奸计,逼迫范增离开自己,范增最终因为旧伤复发死在回乡的路上。竖子不足与谋的骂声至今还如锥扎心。现在自己兵少粮绝,又被围在垓下,看来凶多吉少,迟早会被刘邦赶尽杀绝。      项羽沿垓下巡视一遍回到中军账内,面对自己宠爱的虞姬,击缶而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边舞边和,项羽边唱边流泪。中军帐内一片哭声。唱完,项羽对手下说:“我打算突围出去,有愿意跟从的请随我来。”说罢骑上乌雅马,跃入敌阵,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汉军见项羽突围,几万步兵全都围堵过来,无奈西楚霸王的人马虽少,但却个个能征善战,持戟汉军哪能围得住,反而被楚军砍杀不少。不到一个时辰,项羽突围出去的八百骑兵跑得看不见踪影。刘邦听报后,立即命令淮南王英布、大将军灌婴各率五千骑兵去追。西楚霸王项羽一路狂奔,跑了七天六夜,人困马乏,终于跑到了皖西一个“英”的地方。这里正是淮南王英布的家乡。英布曾经是项羽手下第一勇将,项羽踏平暴秦后大封天下诸侯,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后来英布背叛项羽,投奔了刘邦被封为淮南王。      进入英地,项羽来到一座叫天台山的山上,这时候,天台山里树上结了不少的野果。项羽命士兵各自去采摘充饥。项羽自己率十几个随从往山顶上攀登,到了雕头岩下,发现岩石上长有两棵松树。一棵高大耸立,一棵粗大斜立。在那棵耸立岩石上方的松树上经常有一只山雕飞落。在那棵倾斜长出的松树下方,有一个山洞,洞口足有两丈多高,洞深不见底。每日山雕都要从洞口前方呼啸而过。当时正是伏天,洞内流水潺潺,凉风习习。项羽为找到这么一处躲避的地方感到非常高兴,决定在这里休整数日,再前往江东。于是.项羽把跟随他突围出去的人马收拢起来,一清点还有两百多人。白天出去打猎,夜晚进洞休息。      项羽没有来到天台山之前,留候张良的师傅黄石公周游到此,曾留下了一句话: “入此洞者非王即盗。雕在,盗者为王。雕亡,王者成盗。”当时天台山周围人烟稀少,很少有人在这里从事稼穑,根本没法补充粮草士兵饿得不行,见果子就采,见动物就抓。一日,大雕叼着一只肥硕的野兔飞回了树梢,被一名士兵看见了。他张弓就射,正中大雕的头部。大雕嗷的一声张开巨大的双翅腾空飞起,又很快地栽了下来,坠落在洞中。大雕死后,洞内血腥味十分刺鼻。项羽当晚感觉,胸口一阵阵闷痛,加之血腥味太浓实在不能容忍,居住到第五天后,就从洞内搬了出来,离开天台山,绕道蕲春、太湖,向江东撤退。      项羽从英撤走后,不到十天,就被灌婴的骑兵追上了,最终在乌江自刎而死,他的尸首被汉兵分抢,一代西楚霸王如那守洞的大雕一样含恨而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如今洞内还留有霸王凳,洞壁残存有大雕的血迹。当地人都叫他霸王洞。


来源:《英山地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