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杨柳湾镇锣响坳村,草木葱茏,茶园青翠,漫山遍野的茶园随处可见采茶人勤劳的身影。在村民的热烈掌声中,黄冈市纪委监委、英山县纪委监委的扶贫车间——湖北地提茶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群众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开门营业。
锣响坳村位于英山县主峰英山尖脚下,绿水青山环绕大片农田旱地,是茶叶生长的乐土。脱贫攻坚开始后,村“两委”积极推动茶叶种植,茶园总面积发展到1100多亩,村里现有325户、1120余人,人均一亩茶田,户均三亩半。
茶叶有三分,生活不担心;茶叶有一亩,日子能温饱;茶叶三亩半,小康能实现。然而,村“两委”当初向群众承诺的依托茶叶奔小康,却迟迟不能兑现。
2017年,黄冈市纪委监委派出扶贫工作队,驻点联系锣响坳村。驻村后,扶贫工作队到村里走访,看到不少茶园杂草丛生、几近荒废。和村民攀谈后,工作队找到了其中的原因。原来,村里只有一些小的茶叶加工作坊,鲜茶收购能力有限,生产的茶叶品质也一般。村民辛辛苦苦种植采摘的大量优质鲜茶上不了“正席”,卖不出好价钱,被外地茶商低价收购后,制成干茶贴牌销售。
“锣响坳产好茶。我们就期盼着村里能建起大型茶叶加工厂,生产自家品牌的茶叶,这样才能真正脱贫、永不返贫。”锣响坳村村民对建设茶叶加工厂满是期盼。黄冈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惟有产业带动,才有扶贫后劲,必须在群众家门口建成大型茶叶加工厂。
在确定市场主体+基地+农户的建设模式后,黄冈市纪委监委迅速组建服务专班,搞好协调服务,强力推动茶厂建设,和英山县纪委监委多方筹措400余万元项目资金,新建了33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车间,购置了100多台套茶叶加工机械,配齐了优质茶、红茶、香茶3条生产线,成立了湖北地提茶业有限公司,一座大型茶厂建到了群众家门口。
在茶厂房内,各式机器依次整齐排开,制茶师傅忙着将生产线上的鲜叶进行摊晾、杀青、烘干、理条……整个生产车间茶香氤氲。一位慕名而来的黄冈企业负责人,一次性采购了3万多元的春茶。
“锣响坳村的鲜叶品质好,茶厂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生产的干茶不愁销路。从试生产到正式投产,茶厂已生产销售3820斤干茶,销售收入97.5万元。”在开业仪式现场,湖北地提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大震喜气洋洋。
吴大震表示,茶厂建成后,可以吸纳几十名贫困人口到茶厂就业,同时还可以辐射周边十几个村、2万余名茶农,茶农的茶叶可以现摘现卖,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村民每年人均能够增收3000元以上。
在茶厂开业的当天,一场围绕发展壮大茶叶产业,惠及更多贫困群众的特殊座谈会同时召开。
“英山的茶叶资源好,政府的服务好,企业的发展环境好,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企业做强做大。”吴大震的话掷地有声。
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锣响坳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梦想;一座标准化的茶厂,寄托了2万茶农的致富梦。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黄冈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请输入验证码